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探讨----兼议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中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探讨----兼议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_第1页
1/5
中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探讨----兼议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_第2页
2/5
中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探讨----兼议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_第3页
3/5
中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探讨 --兼议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摘要:通过实地考察,讨论我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以及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综合自然地理界线进行划分。 关键词:综合自然区划 大兴安岭 区划界线比较 宏观与微观分析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高度复杂的环境体系,具有不同量纲的自然综合体是在不同级别上构成这一体系的基本单位,它们是自然环境中的“相对均质体”。地理学家普遍认为自然综合体应具有基本相同的景观特征。综合自然区划的根本目的就是透过对自然环境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分析,找出这些相对均质体--即自然综合体。 但是,地球上,特别是陆地各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异质与同质,相似性与差异性一般而论总是交叉渐变,互为存在的前提;同时构成一个区域的自然要素又是十分复杂的。因此,我们找到的相对均质体只能是总体上或总和上的相对同一,这就是综合自然区划与部门自然区划的本质区别。也正是这一综合性原则决定了综合自然区划有更大的难度。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综合自然区划较早的国家之一,自本世纪50年代至今40余年,不仅在区划原则和方法讨论上取得了进展,而且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全国区划方案。[(1.2)]笔者认为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仍未臻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界线也还需在修订中更趋合理。近年有机会从事大兴安岭北部区的环境考察,初识涉及该区的现有综合自然区划界线仍值得商榷,进而有必要回过头来对指导区划形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再探讨。受讨论区域的局限,管中窥豹之见难免偏颇,谨不揣冒味就教于同行及有关专家。 1 讨论区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本讨论区位于47°N以北的中国东北高纬区,属于大兴安岭北段,自然地理结构独特。 1.1 地质特征 本区地质体地层以大面积出露的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与侏罗纪火山岩和含煤的板--岩岩系相镶分布为特征,其中侏罗纪陆相岩系构成大兴安岭与伊勒呼里山的中轴,黑龙江上游谷地亦多此种岩性。构造以华夏系为主,纬向构造次之[(3)]。前者以雁翎式格局控制大兴安岭西坡岭谷分布,后者则主导了伊勒呼里山是东西走向两者的斜接带上又新生有新华夏系构造,从而形成了大、小兴安岭北段的复杂地质结构,与大兴安岭中级构造系明显不同。 1.2 地貌特征 本区地貌以中小起伏的中、低山为主要类型,进入黑龙江河各转为带状丘陵和台地(第三级高阶地)。中山海拔一般为800-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探讨----兼议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