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讨论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讨论 【摘 要】随着人本主义的兴起,人们对职业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满意度和绩效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核心目标。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相互关系成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界定,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找出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关键词】员工满意度;员工绩效;关系 引言 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这两个领域以及两者的关系的讨论就非常地广泛和普遍,而且理论纷杂,但是并没有取得普遍公认的完美的答案。有些学者对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讨论发现,提高员工绩效是管理者和讨论者都很关怀的生产实际问题。工作满意度是一种最主要的工作态度,员工绩效是衡量一个组织生产率的主要指标,通过对满意感与工作绩效行为关系讨论,有助于改善整个社会中各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改善社会整体运行效率,促进全社会效用水平的提高。 1.工作满意度的界定 工作满意度源自个体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的一种欢乐或积极的情绪状态,是个体对于工作情景的一种情绪上的反应,正因为它作为一种内在情绪被隐藏在心中,所以我们无法观察到,只能通过一系列的推断和测量来获得其实际情况。工作满意度越高,可能就意味着这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是欢乐、积极的情绪,而工作满意度越低,则意味着此人可能不太喜爱他的工作,并对其工作有着较低的评价和消极的情感。在实际工作中,假如组织成员感到他比部门中其他工作辛苦得多,但是得到的奖励却很少,这一比较可能会带来强烈的不满,该成员就可能会对工作、老板或是同事持抵制的态度。 2.员工绩效的界定 以往对于工作绩效的认识是单维的,“以工作任务为绩效考核核心内容的思路是绩效考核讨论的主流”。但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讨论者开始注意到绩效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维的概念,绩效的内涵也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行为结果,也是一个行为过程。Borman 和 Motowidlo(1993)提出了绩效的一个两维模型。该模型将绩效分为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关联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两个维度。Scotter 和Motowidlo(1996)进一步将关联绩效分成两个方面: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 3.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绩效的关系 关于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关系的早期讨论认为,满意可以产生较高的工作绩效。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许多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