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课题调研**县地处**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总面积10540.3平方公里,折合1581万亩,全县以牧为主、农牧结合,是全疆21个牧业基地县之一和大豆主产区之一,被国家发改委确立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全县辖六乡一镇,63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44个,牧业村19个,总人口66441人,其中,农业人口47819人,城镇人口18622人。在“重牧强农”的方针指导下,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畜牧业、大豆生产为支柱的第一产业。1984年实现了粮食自给,九十年代初启动了牧民定居工程,现已定居半定居牧民3335户,定居率为86.6%。**年全县农村经济总量30742万元,农业增加值在全县gdp中的比重占3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20元,在新疆87个县(市)当中排列33位,在**地区六县一市中排列第四位。**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一系列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县农牧区顺利开展并取得了成效。为提高对本县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程度,发现问题,提出符合县情的新农村发展新思路,今年7月底,**县计委组织课题组对全县杜来提、冲乎尔、窝依莫克、也格孜托别和阔斯特克五乡8个村的农牧民进行抽样调查,调研采用与乡、村领导干部座谈和入户调查两种方式,重点了解了农村基本情况、新农村建设情况和农牧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情况。被调查农牧民45户,其中贫困户9户,占20%,普通农户18户,占40%,富裕户(种植和养殖大户、农机大户)9户,占20%,村干部9名,占20%。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整理和所掌握信息的分析、归纳,针对七个方面形成以下报告,供参考。一、农牧民与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牧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理解体现出农牧民长远发展的意识。如在对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的认识上,农牧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生产发展的占35%,生活水平提高的占30%,村容整洁的占16.7%,乡风文明的占11.7%,管理民主的占6.7%。第1页共12页显示绝大多数农牧民侧重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把发展经济,致富农牧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基础工作来抓,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新农村建设,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什么的选择上,选择培育一个好的产业的占34.6%,农民素质提高的占32.7%,国家投入资金的占25%,优化居住环境的占7.7%。显示农牧民普遍认同建设一个优势主导产业的重要性,意识到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重要性,说明农民在今后的生产发展中思维趋向理性,显示较为长远的发展理念。在认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农牧民与基层干部对新农村问题的认识相互脱节。有些农牧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村干部的事,自己只需抓好生产就够了,其它与自己无关。不少农牧民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国家投资建设,将自己当作新农村建设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参与者。部分乡村领导干部注重村容建设,重视形象工程,将新农村建设与新村建设等同起来,追求各类达标活动,没有从农牧民的切实利益问题上着手。认识上的相互脱节不利于新农村建设,有的农牧民在问卷调查中提出:“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能搞形式化,形式主义的作风只会坑害老百姓。”还有的农牧民提出,新农村建设应着实解决提高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一味靠政府投入来改善部分道路、围墙等设施。农牧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当中,一定要尊重农牧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从农牧民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抓好新农村各项建设,确保抓出成效。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各个方面,需要建设的内容多,工程量大,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建设期长,对此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新农村建设要有一个渐进渐入的过程,不能一哄而上,流于形式,一定要把这项工程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效益。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短视行为,要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应该说,目前我们新农村建设还处在一个宣传动员阶段,处于一个准备阶段,可能要2-3年时间,这个阶段,我们工作的重点在于广泛第2页共12页宣传,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动员,让广大群众和各级干部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