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的统计活动,体验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认识统计的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3.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二、学习重难点:统计活动的过程三、学习过程统计活动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人们初次结婚的年龄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增大.为了看一看实际情况是否也是如此,设计一次调查活动.要根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 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评行评估.我们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来进行这个统计活动.1.确定调查对象全班同学的父母辈和祖父母辈. 调查目的:随着年代推移结婚年龄如何变化.2.收集数据每位同学收集自己父母辈和祖父母辈的初次结婚年龄(例如,调查自己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的初婚年龄),按照以下方式记录下来(如下表).父 辈母 辈祖父辈祖母辈初 次 结 婚 年龄/岁收集数据方法:问卷调查法.3.整理数据 数据处理方法: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4.分析数据(1)将上面的数据用折线图、频率直方图分别表示出来.同学们之间可进行交流、讨论,确定出比较合适的统计图. (2)分别估计父辈、母辈、祖父辈、祖母辈的初次结婚年龄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并进行比较,以利于数据的分析. 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求平均数与标准差.例 1 为了确定从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中选一位参加某大型运动会的比赛,先对这两名运动员进行预选赛,他们分别射击了 5 次,成绩统计结果如下表(单位:环):甲108999乙1010799则入选的运动员是 .例 2 某同学对本班同学父母辈和祖父母辈的初次结婚年龄的记录如表(1)将上面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2)分别估计父辈、母辈、祖父辈、祖母辈的初次结婚的平均年龄和标准差.(3)从上面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例 3 某公司销售部有销售人员 15 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定额,统计了这 15 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每人销售件数1 800510250210150120人数113532(1)求这 15 位销售人员该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人员的月销售额定为 320 件,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较合理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