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荷变形拉裂体边坡的锚索跟管成孔技术 1.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xx 水电站位于雅砻江干流下游、xx 省 xx 自治州 xx 市和 xx 县交界的 xx 村境内,系 xx江 xx 至 xx 河段水电规划五级开发方式的第三个梯级电站。上游与 xx 二级电站尾水衔接,库区长约 58km,下游接 xx 水电站,与 xx 水电站相距约 145km。距 xx 市公路距离约 80km。卸荷变形拉裂体(4#变形体)处位于 xx 水电站右岸坝肩下游处,变形体上游边界为萨沟,下游边界为菩沟。前缘高程约 1330m,后缘高程 1425m,顺河平均长 120m,顺坡长120m,最大厚度 50m,体积约 36 万 m3。对此变形体,实行了锚索、锚喷支护、锚索框格梁以及表层、深层排水孔等处理措施。锚索分别为 7φ15.24mm、长 35m-70m、设计张拉荷载为 2000KN,共计 130 束。1.2 工程地质该处地形凸出,坡度变化较大,上下游分别发育 xx 沟及 xx 沟,覆盖层主要分布于1340~1380m 高程,为崩坡积块碎石土,厚约 3~8m,1340~1380m 高程在 xx 沟内堆积有崩积的孤块石,块径 0.5~3.0m。基岩岩性复杂,错动带十分发育,水平线发育率 15 条/100m,错动带中多有糜棱岩及断层泥分布,最厚可达 10cm。全强风化下限水平深度 10~16m,弱风化上段下限 36~91.5m;强卸荷下限水平深度 16~62m,弱卸荷下限 36~112.5m。在 xx 沟至 xx 沟之间,因各方向裂隙张开无充填,岩体强烈松动、架空,无法成硐,压致拉裂迹象明显。在变形体以里弱卸荷带(距地表水平深度 62~112m)为拉裂岩体,岩体强烈松弛,裂隙普遍渗~滴水,夹泥裂隙率约 40~50%,次生泥含水量大,呈软~流塑状态,充填形态不规则。1.3 锚索施工现状在锚索施工初期,整个 4#变形体锚索施工区分 4 段同时开钻,因地质结构复杂,锚索成孔异常困难,历时 36d 开孔 13 个仅成功下索 3 束,每台钻机平均 12d 成孔下索一束。在采纳了套管跟进的钻孔方法后,成孔率可达 98%以上,且成孔时间大大缩短,每台钻机平均 2d 成一锚索孔。2.锚索孔钻孔施工的主要难点4#变形体及内侧卸荷拉裂岩体现状稳定,但在施工加固处理过程中,由于开挖、施工用水等外部条件的改变,该变形体及内侧卸荷拉裂岩体的稳定条件在加固起作用前有可能恶化,造成局部失稳或产生新的变形。而成孔效率高低对提高预应力锚索锚固工程进度、尽快稳定坡体起到关键作用,但该处锚索孔成孔难度非常大,主要有以下难点:2.1 钻孔质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