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注浆小导管在软弱地质隧道进洞施工中的应用双层注浆小导管在软弱地质隧道进洞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在软弱地质隧道进洞施工中为了达到改善土、岩层性能的目的,使用双层注浆小导管进行施工。注浆是借助于电化学或液压、气压等压力的原理,将具有胶凝能力的浆液通过一定的管路注入岩层土或层中的裂隙、空洞和空隙中,将其中的空气、水分挤压排除,从而达到松散破裂的岩(土)层胶结的一种施工方法。文章结合隧道工程,对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超前小导管及注浆液参数阐述分析。 关键词:双层注浆小导管;软弱地质;隧道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展,高速公路、地铁等工程逐渐增多,隧道施工在所难免,一旦出现沉降,将可能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塌方等事故。某交通隧道出口地形是,相对高度为 50m 的低矮山丘,植被覆盖较为茂密,且地表主要为农作物及灌木,洞口地质为灰绿偶夹紫红色以及节理极发育的泥岩夹页岩,呈碎块、薄片状结构,岩质较软,是很容易风化剥落的,而且群殴岩石节理之间通常还存有泥夹层。 2、注浆孔的布置 布孔原则是使浆液扩散范围相互重叠,避开出现“盲区”,造成隧道开挖时涌水或坍塌。浆液的扩散半径一般随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理论计算的半径参数不易选准,又因有多种地层,各地层的参数各不相同,常常偏差较大,设计时可采纳工程类比,并根据现场试验选取合理的注浆扩散半径。一般采纳渗透注浆时,注浆孔间距为 0.5-1.0m;劈裂注浆时,注浆孔间距为 0.8-2.0m。 3、进洞方案 应当对进洞超前支护的方案进行优化,一般是会通过进洞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与施作护拱联合支护方案:为加强支护强度,在小导管内安装<22 mm 锚杆后注浆,以解决小导管刚度不足的问题,自起拱线以上拱部布置进洞段超前支护拱部设置为小于 42mm 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注浆小导管纵向每 214 m 一环 ,每环 42 根(扩大布设范围),每根长 315m ,环向间距 40cm ,搭接长度≥111 m。 3、进洞施工流程 3.1 施工准备 (1)测量放样 小导管、格栅钢架加工和制作小导管采纳小 42mm 钢管加工,每根长 315 m ,管尖长 10cm,先用氧焊切除缺口,再加工成尖端。导管的管口位置设加强环;格栅钢架加工前根据上半断面开挖轮廓,结合图纸确定加工单元,按 1∶1 的比例制作加工模具平台,在平台上集中加工各种安装单元钢管末端 115m 范围内不钻出浆孔,其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