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 GIS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GIS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GIS 作为一个能有效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的工具,在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前期的场地分析、中期方案设计、后期项目评价与管理三个方面。本文分别这三 个方面论述其对场地进行空间分析与人流分析;在方案设计中通过 3D 可视化分析,进行方案优化与调 整;在后期项目评价与管理中,其提供项目信息查询与虚拟浏览的等应用功能。 关键词:GIS;景观规划;场地分析;方案设计;后期评价管理 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基于科学与艺术的工程实践活动。其探究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所进行的空间规划设计及管理活动均是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进展为根本目标[1]。现代景观规划领域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用高新技术与规划设计理论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GIS,以其强大的分析功能为景观规划师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增强了设计师对规划成果的视觉感知,理性的诠释场地的属性特征,从而使规划设计人员能更准确地认知自然景观状态,为景观规划及设计提供新思路[2]。 1.GIS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1 应用背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20 世纪 60 年代,1963 年,加拿大测量学家罗杰·汤姆林森(Roger Tomlinson)首先提出了 GIS 这一术语,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 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1.2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3] 2.GIS 在前期场地分析中的应用 2.1 GIS 的场地分析能力 GIS 可以就收集到的有关地形、植被、水体、土壤、人口、社会、经济、交通等方面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建立以点、线、面对象构成的不同主题图层[4]。且可根据需要合并、拆分图层及控制图层的显示形式,其得到的分析结果还可以通过专题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2.2 GIS 的场地分析 2.2.1 土地适宜性分析 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中基础的、且运用范围很广的理论方法,1950 年麦克哈格率先提出土地适宜性分析理论,综合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5],对土地适于不同开发利用的能力做出定量评价。一般而言,首先要确定评价区域,并且建立评价的标准体系,然后从中选取具有重要特征的评价因子,在 GIS 中建立数字单因子图层,将猎取到的各种有效信息存储到 GIS 空间属性库中,最后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