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新平衡法则洛阳的新平衡法则 集群建设绝不等于简单的企业堆积,而是要将产业链布局与园区建设协调考量。 当“摇篮”与调子难以同步,平衡则上升成首要难题。 老工业基地曾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然而随着经济格局的时异境迁,这些“摇篮”早已不复昔日的辉煌,地处中原的洛阳尤其如此。 洛阳人习惯将龙门石窟所在的洛龙区比方为“龙头”,沿着横贯线一脉向西,散落着很多旧式的低矮建筑群,这便是洛阳的“龙尾”。“龙头”绵延的历史,已和“龙尾”密不可分。这条线上承载着“一五”和“二五”期间安居洛阳的 12 家知名老工业企业,其中包括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玻璃厂、耐火材料厂、棉纺厂、单晶硅厂和炼油厂等。 那些大大小小的厂房,以及生活区的工人家庭,奠定了日后洛阳工业称“老”的资本。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极大地冲击了这些习惯了“包分配”的企业,一段时间内,生产、生活都持续低迷。也正是从那个时侯开始,产品改造和兼并重组成了那些企业到现在都还没有理清的难题。 目前,除“一五”期间建设的洛阳水泥厂已破产重组外,其他企业都已被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包括中信重工(原矿山机器厂)、一拖集团(原第一拖拉机制造厂),LYC 轴承公司(原洛阳滚珠轴承厂)等等。 这是一个市场淘沙的过程,同时,更是历史进化的必定。2025年 3 月,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25-2025 年)》(下称规划),10 年规划,对老工业的老问题和新内容,提出了更深的要求。然而老工业的进展犹如经年养就的习惯,改造绝非简单地整体平移。 集群非同圈地 沿着衡山大街一路向北,左右两侧分别是中信重工和中国一拖集团的厂区。中国一拖集团第三装配厂东西走向一字排开,横陈于大街的尽头。这座成立于 1998 年的园区,总投资约 17 亿元,占地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主要负责集团 70~130 马力和 140 马力大型轮式拖拉机系列产品的生产。 园区车间内有两条拖拉机自动化主生产线,21 条辅助生产线,整个车间的设备运输完全由吊臂和自动感应机完成,有条不紊的流水线作业,每个工人只需要原地组装即可。这样的生产线,拖拉机出场率为每台 4 分钟。 2025 年 6 月,中国一拖集团开工建设新的工业园区,大功率柴油机项目一期已建成,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正在进行二期建设。新型农业装备提升项目 2025 年 8 月试生产,年底到达设计生产纲领。3 个项目配套公用工程,包含供电、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