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摘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实行了利率管制措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起,利率管制的弊端在积累之中暴露得日益充分,到八十年代以来利率市场化成为世界性潮流。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利率水平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早有呼声,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尤其担心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失控,以至于迟迟未能付诸实践。本文拟就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探讨讨论。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金融市场 金融监管 经济进展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进展情况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推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就是市场经济下的利率,使利率与市场挂钩,随市场变动,符合市场经济进展.体现在:利率要为市场危机化解提供支持;利率要推动经济进展;利率要规避危机出现;利率要完善货币流动性。 早在 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 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2000 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 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2025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25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在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出台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改革离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近。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1、外部因素 (1)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80 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 1986 年 3 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 1994 年 10 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我国成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因此利率市场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