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与进展至关重要。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分析,提出若干策略及对策,以期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箴言。 关键词:网络;高考;家庭教育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一)冷漠、自闭,防卫心理强。主要表现为对身边的人和事较少有情感体验,没有喜怒哀乐,也很少跟人沟通,将自己封闭在个人狭小的空间里。同时,抵触其他人走进自己内心世界。 (二)厌学情绪严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没有热情,积极性不高,不接受老师的教育和辅导,出现缺课、逃课现象。而且,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自学几乎不可能。 (三)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色情信息的浏览和网络交际。 (四)抗击打性差,易走极端。主要表现为经受不住困难、挫折、失败、误解等,试图结束自己生命。 二、诱发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一)家庭温暖的缺失。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妇女解放运动的进展,今日的女性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从四德”女子,她们追求自身的独立、自主、尊重。因而,当婚姻中出现不和谐的因素时,便会轻易选择离婚;另外,由于社会思潮中,功利主义、有用主义、利益至上等观念泛滥,导致更多家庭是利益结合,而非感情的堡垒,因此,在没有感情为基础的家庭组合上,出现了更多的闪结闪离。伴随着离婚率的居高不下,更多的中学生被迫成为单亲家庭的一份子,甚至是成为“弃儿”。在这样家庭中成长,既缺乏家庭的温暖,又出于对最为亲热的父母关系感到了一种不确定而怀疑所有的关系,因此,作为自我保护,而表现出冷漠、自闭、防卫性强。 (二)“一考定终生”的传统认识还很顽固。通过高考,进入一所名牌大学,仍然是每一位家长的上上之选。因而,为确保高考这一人生大考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在过程中不断的巩固和强化通过高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伴随着中学生成长的各种补习班、提高班和强化训练的跟进。但是,对于中学生的成长而言,考试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在成长中,总有一些无功利性的兴趣,引导着中学生为之奋斗,假如这些与考试目标相悖,家长就会使之放弃或者强力阻止。其结果不是激发了学习兴趣,而是直接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三)网络虚拟世界更具趣味性、更能满足自身需要。中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性观念开始萌芽。然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对于性知识的教育,一般都是讳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