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制造性的课程,老师假如按传统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先讲后练的方法,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强的特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兴趣,从而为他们后续学习计算机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材整合 教学改革 优化课程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科学讨论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甚至能够联想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对比分析当前任务目标,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积极地探究各种解决方案。比如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首先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只是简单分析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而不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需要的知识储备交给学生,这些需要学生在下一阶段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 1.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育目标是培育具有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学生在通过学校的课程学习后步入工作岗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 2.积累学生的实战经验。①积累各种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应用经验。②积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和办公软件的应用经验。③积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故障检测和排除的处理经验。④积累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经验。⑤积累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与操作经验。 二、整合教材,趣味先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章节顺序通常是: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 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Word、Excel 电子表格、多媒体软件应用、PowerPoint 幻灯片。这样的顺序,对一个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许是较合理的顺序,但对一个基础很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往往是很难入门的。 技校考试一般都是任课老师自己命题,教什么内容考什么内容,这就给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空间,让老师可以根据需要重新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在整合教材后,老师应先从 Word 入门,因为它生动、直观、感性,只要学生会打字,很容易入门。在 Word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将学生接触到的硬件、软件都有意识地提出和强调,由于学生要存储自己的文件,很自然地就学会了创建文件、文件夹等。有了 Word 学习的兴趣,学生再返回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 Windows 操作系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