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孢菇病虫害防治技术浅谈双孢菇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要:本文针对双孢菇常见的杂茵病害如鬼伞、白色石膏霉、白粒霉等竞争性杂茵和虫害如后线虫、螨虫等发生症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方法;同时介绍了双孢菇及菇房的消毒技术,以其为双孢菇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孢菇;病虫害;防治;消毒 双孢菇属于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由于我国稻草、麦草十分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因此具有很大进展潜力。但随着双孢菇栽培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栽培品种的不断增多,双孢菇的病虫害也日益严重。因此,了解和掌握双孢菇的病虫害防治及消毒技术,对大规模栽培尤为重要。 一、发菌期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 蘑菇菌丝生长期俗称“发菌”,此期生理病害如菌丝不定植,或定植后发菌较差;杂菌病虫害有白色石膏霉、鬼伞等竞争性杂菌;虫害后线虫、螨虫;鼠害也不能轻视。下面举例说明: 1、菌丝不定植。 在蘑菇栽培中,有时会出现播种后菌丝不能萌发或菌丝萌发后无法向下吃料,甚至萎缩死亡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在实践中要仔细分析推断,对症下药。 (1)发病原因: 使用劣质菌种、培育料不适及播种时温度过高等而造成。 (2)防治办法: ①播种时应仔细排选菌种。要选用菌雷呈绒毛状,边缘整齐规则、菌丝洁白、健壮、无杂菌的菌种。凡是培育雷中绒毛状菌丝已变成细线状,呈淡黄色,以及种瓶上部菌丝干缩,下部吐黄水的菌种不能使用。 ②培育料如有氨气味,要翻料并进行大通风,如仍然除不尽氨臭,可喷洒 1%~2%甲醛溶液,同时翻平,以中和料内氨气直至培育氨醛溶液,直至培育料氨臭除方可进行播种。否则不仅菌丝不能萌发或萌发后不能定植,而且易发生鬼伞。 ③仔细检查培育料的酸碱度和含水量,有问题及时实行措施调节。 ④播种前检查料温柔棚温,防止温度突然升高或培育料编生造成继续发酵,使料温升高引起“烧菌”。如遇到 29℃以上的高温,应实行通风发菌的办法,降低温度。 ⑤若因培育料偏干,造成菌丝萌发较差以及菌种生活力差,播种后萌发无力的,可适当喷施丰宝生长素,促进菌丝生长。 2、白色石膏霉。 别名粪生帚霉,粪生节卵孢霉、白皮病,主要危害蘑菇菌丝。菌床一旦发生该菌污染后,在其污染范围中培育料酸碱度大幅度下降,蘑菇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增色受抑制,对蘑菇的产量影响较大。 (1)症状特点。培育料进房后,若受该菌的浸染,开始在料面出现白钯绵毛状菌丝体,形成圆形菌落,大小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