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真题(名解)1.抽样误差:指由生物个体差异产生的,并由抽样而带来的样本统计量之间以及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别。2.误差:实际观察值与客观真实值之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包含系统误差,随机误差,非系统误差??????3.动态数列: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将描述的某事物的一系列统计指标依次排列起来。用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进展趋势。统计指标可以是相对数、绝对数或平均数。动态分析指标有:绝对增长量、进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平均进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4.死因构成:指全部死亡人数中,死于某死因者所占百分比,说明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5.疾病分类:是在疾病命名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对疾病的认识及防治需要,将一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疾病归纳在一起,加以分类。6.婴儿死亡率:IMR 指某年活产儿中不满一周岁的死亡频率。是反映社会卫生状况、婴儿保健工作以及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死亡统计指标中较敏感的指标。7.人口金字塔:是将人口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以年龄为纵轴,人口数为横轴,左男,右女而制定的两个相对应的直方图,可以分析过去人口的出生死亡情况以及今后人口的进展趋势。8.生存率:病人能活到某一时点的概率。常用于对慢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疗效果评价或预后估量。9.总和生育率:(表示每一个妇女一生平均生多少个孩子。是 15-49 岁年龄别生育率的总和。)假定同时出生的一代妇女,根据某年的年龄别生育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历程,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乘以年龄组组距,就是这一代妇女平均每人可能生育的子女数。10. 总生育率:指某年某地平举每千名育龄妇女的活产数,国际上以 15-49 作为育龄妇女的年龄界限。11.负担系数:又称抚养比,是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一般以 15-64为劳动年龄,≦14 ≧65 为非劳动年龄。12. 发病率和患病率:发病率 IR 表示一定时期内,在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的强度。患病率 PR 指某时点上受检人数中现患某种疾病的频率。在一定人群是时间内有 PR=IR*D。发病率表示发病危险性的直接指标,分子只包括新发病例,分母是总人年数,是个动态指标;而患病率常用于描述病程较长或发病时间不明确的疾病患病情况,分子包括新旧病例,分母是受检总人数,是个静态指标。13. 生存率和生存曲线:生存率是指观察对象经历 tk 个时段后仍存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