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房地产详细市场调查 第一部分 拉萨人文地理一、拉萨城市概况地理状况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东经 91°06′,北纬 29°36′。东邻林芝地区,西连日喀则地区,北接那曲地区,南与山南交界。南北最大纵距 202 公里,东西最大横距 277 公里,辖区总面积 2.9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210 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 50 平方公里。现辖城关区、堆龙德庆县、曲水县、达孜县、尼木县、林周县、墨竹工卡县、当雄县等 1 区 7 县。总人口 40 万人,其中城市人口 18 万人。居民大多数为藏族,还有回、汉等民族。地处西藏高原,海拔 3500 米左右。城南有拉萨河长年不断的流水,四周东有觉母丝丝、东南有明珠孜日、西南有曲加拉日、西北有岗彭吾孜等大山相连环抱。属高寒气候,长冬无夏,全年无雾,空气清爽,阳光充足,全年日照在 2952 小时以上,被人们誉为"日光城"。最高气温 28℃,最低气温-14℃,年平均气温 8℃左右。年平均降雨量200~510 毫米,降雨一般集中在每年的 6、7、8、9 月份,是理想的夏日避暑胜地。 历史沿革 公元 633 年,雅隆部落的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拉萨以吐蕃王朝都城的地位,揭开了它历史进展的新篇章。定都前的拉萨是一片沼泽荒芜之地,定都后,筑宫堡、修河道、建寺院,奠定了拉萨城市的雏形。著名的大昭寺即在这一时期建造,山羊负土填湖的典故是建寺过程中的一段漂亮传说。藏语羊叫"惹",土为"萨",由于大昭寺是最早的建筑,人们便以"惹萨"作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这一城市的名称。汉文史籍把"惹萨"一般译为"逻娑"、"逻些"。随着佛教的兴盛,人们把这个城市视为"圣地","拉萨"之名随之兴起,并取代了原有的名称。"拉萨"是藏语"圣地"或"佛地"的汉文音译。自松赞干布始,吐蕃政权传 9 代赞普(藏王),均以拉萨为首府。838 年,朗达玛继为赞普,废佛,佛教遂以喇嘛教名义出现,并谋杀赞普。从此,吐蕃对各部属的统治关系开始解体,全盛一时的奴隶制政权接近崩溃,拉萨陷入不同奴隶主集团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局面。857 年,吐蕃本部发生"邦金洛"平民大起义,吐蕃奴隶社会在起义风暴中土崩瓦解,西藏地区陷入持续数百年的分裂割据时代。拉萨作为西藏政治中心的地位衰落了,许多宫堡城寨也在这一时期毁于兵燹。公元1160 年,蔡巴噶举派于拉萨一带崛起,逐步取代了其他地方势力在拉萨的地位。13 世纪中叶,元朝划分西藏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