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讨论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讨论 【摘要】高技术产业附加值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依附程度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已经迅速称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展的主角。尤其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地迅速扩大,国际排名显著提高,自主进展要求更加迫切,这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而高技术产业能够持续进展的内生动力就是技术创新。本文对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找到技术创新无效率的省市和行业,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西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 1 引言 80 年代后,我国积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讨论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展计划,揭开了我国高技术产业进展的序幕。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国家级高新区名单,我国建设了 105 个国家级高新区,24 个设在了我国西部地区,而且西部地区经过“一五”、“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十多年的进展,高技术产业群已初步形成,但是,由于高技术产业的特征,区位选择更趋向资金雄厚、科技人才众多、交通便利、社会配套条件优越的地区,而西部地区整体进展水平低下、资金有限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等制约条件,使得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展总体上依旧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决定了技术创新要素的利用程度和技术创新的产出数量,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相当于增加技术创新产出或节约技术创新投入。因此讨论技术创新的效率,我们可以对创新主体对技术创新投入资源的利用情况和产出能力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清楚的把握,从而找出效率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通过投入和产出这两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 国内对于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的讨论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的,一个是地区视角,另一个是行业视角。从行业视角来讨论,冯缨、滕家佳(2025)运用 DEA 深化分析了江苏省 5 大高技术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从地区视角来看,王伟(2025)运用改进的数据包络模型对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分析。本文将分别对西部地区各省市和各行业进行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以期为相关部门做出政策参考。 2 DEA 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查恩斯(A.Charnes)、库伯(W.W.Cooper)和罗兹(E.Rhodes)于 1978 年创立的一种评价具有相同类型投入和产出的若干部门或单位相对有效性的数量方法,通过包络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