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之构建论和谐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之构建 摘 要:和谐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内容,诠释和谐民族关系的时代特征及其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从民族工作的角度深刻剖析和概括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中国民族关系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的若干主要因素,对于探究实现社会和谐进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民族关系;社会和谐;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5)31-0190-03 民族关系是当今世界比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别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在人们的交往联系中,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利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社会关系[1]。中国的民族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这个社会政治制度之上的各民族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是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2]。 一、和谐民族关系的特征及其内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已超过一亿,达到一个大国人口的数量。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特别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64%,这大半壁江山的稳定,对全国的稳定至关重要。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只有做到这几者之间的和谐,才能达到真正完美的和谐。和谐民族关系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我们所追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所以中国民族关系也应是追求和谐状态的社会关系。“‘和谐’以承认差距、多样性为前提,讲究相互关系的合理调处,讲究不同个体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利益调适。‘和谐’是对中国各民族文化、利益多元性的承认和尊重,也是对在共同利益和目标基础上各民族和睦、协调、合作等同一性的强调。”[3] 在中国民族关系的进展中,中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权利的保障和民族进展的促进。民族利益是民族关系的焦点,民族权利是民族关系的热点,民族进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4]。因此,民族利益、权利和进展问题,是民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