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先生的《吃茶》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意即品茶和学佛一般皆是可得宽性宜情之举。 诗的首句引用了唐代卢仝的“七碗”,把多饮茶“受至味”、“得真趣”,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吃茶去”的典故也出自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常往赵州观音寺,不但自己嗜茶成癖,还劝人饮茶悟道,“吃茶去”成为他的口头禅。茶能激发诗人的灵感,茶又能引发禅师的机锋语。 赵县古称赵州,位于河北石家庄市。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在这个禅院(当时叫观音院)主持 40 年,有着“吃茶去”、“庭前柏树子”等几桩有名的禅门公案。最有名的就是“吃茶去”公案。1000 多年以前,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监院就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 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答应了一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对“吃茶去”这三个字历来也是见仁见智的,这三字禅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也从而奠定了赵州柏林禅寺是“禅茶一味”的故乡的基础。 生活中有茶,茶中亦有禅,故而禅的智慧便隐匿与我们的生活之中。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焚上一枝檀香,泡上一杯茶,看那香烟袅袅杂着些许尘烟荧荧冉冉的飘散于空中,身处繁华缭乱的红尘中的你,兴许也能品位出另一番“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