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重熔用铝锭熔铸烧损的对策探讨降低重熔用铝锭熔铸烧损的对策探讨 【摘 要】本文通过对造成重熔用铝锭熔铸烧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为铝冶炼企业降本增效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熔用铝锭;熔铸烧损;质量;温度;铝灰分离 目前,大部分铝冶炼企业熔铸烧损都在 10‰左右,这势必造成大量的铝被氧化而损失。如一个年产能为 30 万吨的铝冶炼企业,10‰的烧损相当于年损失 3000 吨的产量,按吨铝液 11000 元的制造成本计算,全年损失则高达 3300 万元,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当然,熔铸过程中因铝液高温氧化,加之电解冶炼过程中不可避开的含有各种金属杂质与非金属杂质,完全没有熔铸损失是不可能的。那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造成熔铸烧损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有效的降低烧损,将熔铸烧损控制在最合理、最小范围呢? 一、造成烧损的原因 (一)废品率高 通过对相关企业连续几个月的废品统计和烧损统计可知,废品率与熔铸烧损成正比关系。即废品率越高,二次回炉造成熔铸损失越大。而产生废品的具体原因如下: 1.内部质量因素。造成铝锭内部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原因比较复杂,由于配料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出现配料误差,导致产生不合格;因铝液质量波动,个别电解槽铝液铁、硅含量突然上升,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因液质量发生变化而分析人员工作不严谨,槽号与分析报告不匹配,误导配包人员而致铝锭质量不合标准。 2.铝锭外观质量。由于铝锭外观质量而导致不合标准的废品数量比较庞大。一方面,因设备故障,产生了诸多废品,包括铸造机润滑不到位或者有卡别现象,造成铝锭表面波纹;铝锭铸模底部烧损严重,导致铝锭表面出现坑洞;铸造机打印装置磨损严重,造成打码不清楚;铸造机液压油缸漏油,铝锭表面有油污;打包机异常,造成松包、歪包、斜包;铸造机铸模链板变形,导致铝锭斜块。另一方面,因操作技能因素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产生的废品,包括工人操作技能较低,打渣速度过慢,造成铝锭夹渣;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铝锭夹渣,或飞边毛刺,或产生大小块。 (二)具体操作失误而导致烧损较高 首先,炉内浇铸温度没有达到控制要求,导致烧损高。浇铸温度过高,造成铝液表面氧化,部分铝液挥发。浇铸温度过低,铝渣分离不彻底,渣中含铝量高,造成熔铸损失增加。 其次,操作次数过于频繁。在入料、添加除渣剂、搅拌扒渣作业过程中,操作次数过于频繁,会造成铝液表面大部分氧化膜频繁遭到破坏,而导致熔铸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