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质期的确定 1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 目前国内省级疾控中心是这样做的: 将产品放在恒温恒湿培育箱中,质量卫生指标每月测一次,假如三个月各项指标稳定,则产品的保质期可定为三年. 培育条件:温度约 37,湿度约 75%. 当然,假如你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原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相应产品保质期可以推算 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 5 度、25 度、37 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比样品,25 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 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每隔 5 天左右对 37 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 5 度的样品进行比较。当 37 度下的样品出现与 5 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 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 37 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乘以 3 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25 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 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 5 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 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色、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无色饮料的变黄、有色饮料的退色,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 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色问题。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 这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但应用起来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加速试验(也就是破坏性实验)一般都会做,和温度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酸奶中做 37 度保温试验一星期,证明市场上可保持半个月。纸巾在 54 度下半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若在 37 度下保温一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 我知道有一种实验数学的方法,可使实验次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结果;即优选法(又称黄金分割法);或称 0.618 法;此法为做实验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在证券分析中也常常使用!早在六、七十年代由数学家华罗庚推出,当时即被普遍使用; 具体地讲,即您在做各项试验时,比如:假设您在做酸奶 37 度保鲜试验时,假如保温一个月后早已变质;此时您可以用 30 乘 0.618 的天数,即 18.5 天重新做此实验;结果假如仍已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