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1.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2。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3.无脉性电活动(PEA)生存链识别:1.无反应2。无呼吸或喘息3。不能在 10S 内识别大动脉搏动一、初级心肺复苏先按 CAB 顺序实施 5 组,约 2 分钟的 CPRC :胸外按压 按压平面:仰卧位,硬质平面或地面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的正中线上/双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按压手法:掌根着力,双手紧扣,重叠上翘 按压幅度:成人胸骨下陷:5 ~ 6cm 儿童:胸部前后径的 1/3{0—1 岁约4CM,一岁以上约 5CM} 按压频率:100 ~ 120 次/分 无论单、双人,30:2 儿童:单人 30:2,双人 15:2 按压时间:按压与放松时间各占 50% A:开通气道1。清理口腔异物 2。仰头抬頦法 3。托颌法B:人工呼吸1。先 30 次胸外按压,然后开通气道,再给 2 次通气.2。人工气道一旦建立,则持续按压,通气频率 10 次/分(1 次/6s)。3.交换位置:每隔 2 分钟,不应超过 5 秒。D 除颤—-——defibrillation1.适应症: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2。电极位置正极(A):心尖部 负极(S):心底部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在 10cm 以上。3。步骤: ⑴选择除颤能量:成人:单相波 360J(73%) 双相波 150J(92%) ~200J(98%) 后续电击能量未确定,至少不低于首次能量儿童(1-8 岁):对于儿童患者,尚不确定最佳除颤能量。可以使用 2 至 4 J/kg 的能量作为初始除颤能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 4 J/kg 并可以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但不超过 10 J/kg 或成人最大能量.⑵电极板放置在正确位置准备: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或包裹 4—5 层纱布后在 盐水中浸湿⑶充电 ⑷放电2025 年指南:当施救者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即取得 AED,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后尽快尝试电除颤.原因:室颤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占 90%),每延迟 1min 除颤,成功率下降 7—10%,1min 内开始电除颤,存活率可达 90%,4-6min 内开始电除颤,存活率可达 60%,10min 开始电除颤,存活率低于 5%早期除颤:院外 5 min 内完成,院内 4min 内完成 心肺复苏有效指征1.知觉、反射等恢复2.自主呼吸逐渐恢复3.触及大动脉搏动4.面色转为红润5。双侧瞳孔缩小等复苏终止的指征复苏成功: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转入下一阶段治疗.复苏失败:自主呼吸及心跳一直未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