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工作情况与措施思索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建筑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达28%,此比例还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XX年,建筑能耗将超过工业能耗,成为社会第一终端能耗大户。就重庆而言,当前我市正步入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20XX年全市城镇化率已达到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迎来了民用建筑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家和我市实施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我市推进宜居重庆建设的现实需要[1-3]。因此,及时针对我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地制定发展对策,对做好“十二五”期间的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XX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现状近年来,我市根据国家和XX市节能减排的工作部署,按照“舆论引导、科技支撑、标准先行、技术配套、示范带动、产业跟进、管理规范、质量保证”的工作思路,围绕建立推动建筑节能的政策、技术、产业三大工作体系,以强化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为重点,着力实施建筑节能工程[4],取得了显著成效。1.1建立了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于2008年率先在全国发布实施了《XX市建筑节能条例》,在条例中创新设立了强制性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要求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完成后、工程竣工前,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建筑能效测评。经测评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标准要求的,根据测评结果发给相应的建筑能效标识和证书;未经建筑能效测评,或者建筑能效测评不合格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实现了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建筑节能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1.2完善了建筑节能管理体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2008年成立了XX市建筑节能中心,在20XX年又新设立了建筑节能业务处室,在市级层面推动设立第1页共6页了专门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同时,全市各区县均明确了建筑节能工作承办部门,部分区县还设立了独立的建筑节能工作机构,完善了建筑节能管理体制。1.3建立了技术支撑体系编制发布了《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加气混凝土》等50余项建筑节能地方标准和图集,形成了设计标准、施工验收规程、标准设计齐全配套的技术法规体系。自2008年1月1日起,主城核心区1061km2范围内的新建居住建筑率先执行了节能65%标准;自20XX年6月1日起,执行节能65%标准的范围拓展到了主XX县区2737km2,其他地区居住建筑执行节能标准。1.4发展壮大了建筑节能产业体系认定推广了360余项建筑节能新技术,召开了180余场新技术(产品)研讨会和推广会,培育形成了年产节能型页岩空心砌块200万m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300万m3、新型高效无机保温砂浆500余万m3、节能彩钢门窗20万m2生产能力的建筑节能产业,并率先在全国规模化推广应用了安全、防火、耐久性能好、综合造价低的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有效降低了实施建筑节能的增量成本。1.5强化了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建筑节能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制度、建筑节能设计质量自审责任制及强制性的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实施了建筑节能技术备案认定制度及建筑节能材料应用动态监管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开展2次建筑节能专项检查,通过以上措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100%,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7%。2XX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1建设各方建筑节能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建设(开发)单位建筑节能法制意识淡薄,为节约成本,擅自变更节能设计图纸,降低节能设计标准;个别设计单位建筑节能设计水平不高,建筑节能设计深度不够甚至缺乏可操作性;个别施工图审查机构技术力量较薄弱,把关不严;个第2页共6页别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保温层施工厚度不足;个别监理单位未有效履行监理职责,使得建筑节能材料入场复验、旁站监理流于形势;个别材料供应企业以伪劣产品进行低价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个别检测单位存在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检测报告。2.2区县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20XX年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