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发展情况报告一、*建筑业发展历史众所周知,建筑业在*是个传统产业,早在1989年,我县就被确定为“国家建筑劳务基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因势利导,大力鼓励建筑业发展,确立了“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对外开拓为中心,以外埠市场为取向”的建筑业发展方向。1995年县建筑管理处成立,同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县建筑业实行行业管理的实施意见》(东政〔1995〕37号)。1997年,在全县机构改革中,增设县建筑业管理局,至此,*建筑业发展的体制问题得到解决,*建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逐步实现了由量向质的战略转变。1999年和2003年,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批转关于加快*县建筑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东政〔1999〕3号)、《批转关于*县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东政〔1999〕15号)、《关于加快我县建筑业企业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东政〔2003〕23号),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企业改制,实施国退民进,基本实现了资本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彻底解决了阻碍我县建筑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建筑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地位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二、*建筑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各家建筑业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县建筑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于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外派劳务基地县。(一)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凸显。2008年,我县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91.28亿元,占全省61个县(市)总量的18.1%,排名居全省县(市)第一;实现建筑业收入17.3亿元;完成外出施工产值78.28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5亿元;建筑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8.6%;建筑业从业人员达16万多人,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但解决了农民工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有1/3来自建筑业;第1页共5页建筑业对县财政税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税务部门统计2008年建筑业实现地方税收1.2亿元,占全县地方税收总额近30%,其中合肥龙岗机械施工公司进入全县企业纳税第四名,在全县纳税前50强企业中建筑业企业占12家。建筑业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显著增强。(二)企业资质规模不断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建筑企业数量和等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县拥有建筑业企业113家。其中总承包企业37家,壹级资质企业已达6家,专业承包企业34家,劳务分包企业42家。全县建筑业企业拥有注册资本金11.3亿元,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108人,二级注册建造师494人,一改过去单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为多门类配套施工体系,专业化施工水平明显上升,初步形成龙头、骨干、分包三个层次的组织体系。这些建筑企业资质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带动了全县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2008年全县完成建筑劳务输出13.6万人,出国建筑劳务5000余人。建筑业企业和劳务队伍已在全国23个省、市拓展了业务,境内新开辟了XX省XX市、XX省XX市、XX省满洲里等市场;境外市场也有所突破,新开辟了俄罗斯、蒙古等市场。境内、境外市场逐步巩固了阵地,站稳了脚跟,并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信誉。随着在“凤还巢”和“全民创业”政策的鼓励下,建筑业从业人员纷纷返乡投资兴业,建筑业从业人员已经成为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猛增的重要支撑。三、*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一)领导重视、政策扶持,营造了建筑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我县历来高度重视建筑业的发展,出台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文件。最近,扶持措施和政策更加有力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业经县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即将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县几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到建筑业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县委、县政府坚持定期召开建筑企业家座谈会,共同研究、探讨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问题。第2页共5页(二)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是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推进建筑企业改制过程中,我们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确定了分期分批实施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