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之研究丁东良(XX省XX县区水利局)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是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但一直是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的、不好解决的问题,对水利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本文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点建议。关键词:饮水安全建后管理2000年以来,国家加大了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问题的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从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单纯的水量到水量、水质、保证率、方便程度一并考虑,在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项目区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工程建设质量良好,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建工程效果显著,深受广大受益农民的热烈欢迎,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通过对近5万农户的问卷调查显示,96%以上的受访农户对工程建设和管理表示满意。但从近年来也发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大部分工程实际供水规模仅相当于设计规模的1/3,日供水量偏小,导致平均管理成本过高;维护资金不到位,不明确从那里支出,导致维护不及时,工程难以良性运行,不能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对饮水安全认识不足,部分水厂建设因陋就简,部分水厂的消毒设施、水处理设施形同虚设,水质检测也难以落实;对水厂的管理缺乏经验,没有成熟的案例,不知道怎样管理,那么为什么还会存在这些问题呢。本文认为应该从多视觉来分析这些问题。1从思想层面分析主要表现在重建设轻管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农村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一项民生水利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都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敢懈怠,水利部门把解决农村饮水第1页共4页安全工作作为水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上上级部门的不断检查、评估、督促,所以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方面,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技术、质量方面做的都还比较到位,但是在建后管理方面由于农村供水工程面广量大,单个工程规模小,管理难度大,相当一部分农村供水工程产权不清,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不到位,维护资金不落实,成功的、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模式还正在探索之中,建后管理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不少乡村饮水工程总是一包了之。2从经济层面分析主要表现在建后管理投入大收益小运行成本过高,自我维护能力不强。从调研情况看,供水工程用电电价在0.41-0.72元/度,电费支出占工程运行成本的50%左右;现行水价大幅度低于制水成本,制水全成本在2.3-3.5元/m3之间,而现行水价多在1.5-2.0元/m3之间,再加上人员工资,设备维护费、管理费,所以在建后管理上投入大收益小,各方面的积极性不高,3从管理层面分析主要表现在人员杂效率低饮水安全工程涉及面非常广,以一个县为单位,就人口数量来说,它关乎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就供水厂数量来说少则有十几个,多则有几十个,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一个高质量的管理队伍,他们还必须是全才,既要会管理还要懂技术,既要会电子还要懂化学,既要有理论还要会实践,然而考虑到人员工资、交通、吃、住等各方面的因素,聘用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人员并非易事,据调查,现在不管是单村供水厂,还是多村集中供水厂的管理人员多数是从当地农村聘用的临时性的兼职人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参差不齐,要想让他们来保障供水系统安全地,稳定地,长期地运行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想把工资做的好一点,还需要一个对这些人的管理、监督、培训队伍或机构,否则就会出现该供水的供不上水,该进行设备维护的不维护,该进行水处理的不处理,该进行水质监测的不监测,这样就很难保证让农民喝上真正的“安全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是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第2页共4页但一直是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普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分析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的模式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经过作者调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