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残联组织建设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当然也包括了所有残疾人的愿望。一、街道残疾人工作现状曹桥街道现有人口30877人,持证残疾人838人,占总人口的2.71%。针对街道残疾人工作现状,街道残联展开了如下工作:1.领导重视,组织建设健全化街道党委、办事处对残疾人工作十分重视,将街道残疾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经常听取街道残联工作汇报。残联工作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残联经费全部用于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和开展残疾人活动。街道残联组织机构完整,组织健全,职责明确。残疾人工作列入村、社区目标考核,占15分。根据中国残联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残疾人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建立残疾人协会或小组。在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组织换届完成后,街道残联按照市残联有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村、企业残协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街道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都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同时,街道成立了康复示范中心和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专门的医生从事康复指导工作;在野马和章桥两个村率先建立康复示范站,招聘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残疾人担任工作干事。街道共有8家福利企业,其中浙江景兴纸业和浙江红马铸造先后成立了残疾人协会。2.建章立制,基层残联规范化不定期进行以会代训制度,街道残联、残协定出工作职责、主要任务,使残联和残协能充分发挥作用,工作落到实处。建立村残协主要制度,充分发挥第1页共3页好基层残协的作用。3.深入调查,残疾人保障完善化严格按照低保标准,开展深入调查,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并注重考虑贫困残疾人家庭。百寿村10组的沈四福、沈小弟兄弟二人均为残疾人,且年龄较大。今年三月,户主沈四福过世,街道残联了解情况后,及时调整该户低保金额,从4月开始,该户低保金额由原来的每月150元,按照农村低保最高标准,调整为170元每月,解决了言听一级残疾人沈小弟的生活困难。2006年度全年增加残疾低保家庭6户7人,全年发放残疾家庭低保资金57348元。2007年1月至4月新增低保残疾家庭1户1人,截止2007年4月,全街道共有残疾低保家庭47户51人,200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街道财政共发放残疾家庭低保资金31530元。今年年初,五保户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70元调整到每人每月270元,按照文件要求,街道及时将涉及的残疾人托管托养所10名残疾老人低保金进行调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低保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负担部分全部由街道支出。同时,做好重度残疾的摸底调查和汇总上报工作。2006年共有15人获得了21800元的补助,今年年初,又新增加了两名重度残疾人,街道残联及时了解情况,做好上报工作。根据市残联文件精神,对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家庭子女上高中或高中以上学校的学生给予补助。通过调查,2006年上报24名学生,得到16100元的就学补助。对跟班就读的弱智儿童,学校做到耐心细致照顾和教育,并保证学杂费减免。同时,做好残疾家庭子女的就学结对帮困工作。野马村5组的吴玉明,一家三口,夫妻二人均为残疾,家庭生活存在很大困难。街道残联会同民政办进行详细了解,及时将他们列为低保户,同时,通过近几年的“百名领导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对该户家庭给予了一定的助学补助,解决了他们儿子在就学过程中遇到的部分困难。4.服务到位,基地扶贫规模化扩大街道两个残疾人种养户基地的影响,带动周遍农户和残疾家庭参与到种养行业中来。街道有野马村盖桂珍的野马农牧场生猪养殖基地,和百寿村陆元法的帅丰农业产业园蘑菇种植基地两个残疾人扶贫基地2006年,街道发放市残联下拨的基地补贴,分散种养植业补助第2页共3页15722元,并协调好农业部门给予指导。同时,在8月和10月,请市食用菌研究所朱元弟、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