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9页云南农户家庭种植甘蔗是怎样实现规模经营的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多数人担忧一家一户的小农户不能实现规模经营。最近,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就说:“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地资源相对稀缺,这造成农户经营规模非常狭小,因此劳动生产率不高,市场和国际竞争力低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只有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逐步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市中,使得留在农村的经营主体能够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所以,凡是研究农业、农村经济的同志,大概这20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声音,就是呼吁推动农村规模经营。”然而,我们观察到的情况,却说明一家一户的小农户也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其例证就是云南省蔗糖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第二大产糖省,云南省常年甘蔗种植面积450万亩,蔗糖产量200万吨以上,其中带动种植甘蔗的农户600万,全部是家庭经营,而且实现了规模经营。关键词:甘蔗规模经营品质种植风险防范第2页共19页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9页一、引言云南省境内热区面积8.11万平方公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甘蔗生长和蔗糖分的积累,具有发展蔗糖业的良好条件。“十一五”期间,甘蔗糖业通过调整、巩固和提高,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食糖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云南常年甘蔗种植面积450余万亩,主要分布于德宏、临沧、保山、思茅、红河、西双版纳、玉溪等地州(市)。目前,全省拥有机制白糖生产线87条,日处理能力14.23万吨,拥有3.3万行业员工,覆盖蔗农600多万人,基本形成了以怒江、伊洛瓦底江、澜沧江、红河及南盘江等低热河谷地区为主的蔗糖产业布局和集原料(甘蔗)种植、科研、加工、贸易、教育和设备制造等相互配套的、完善的产业体系。多年来,蔗糖产业为云南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以来,甘蔗工农业产值已突破100亿。据统计,云南甘蔗面积第3页共19页第2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9页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20%,实现的产值却占经济作物总产值的30%以上,省内有38个县市(如耿马、永德、盈江、潞西、昌宁、澜沧、勐海等)甘蔗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0%以上,蔗糖税利占当地财政收入的35-78%;“十五”以来,240万贫困人口靠种蔗脱贫致富。改革开放前,云南省甘蔗种植是以人民公社生产队集体经营的方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再加上科技跟不上,甘蔗产量与质量长期徘徊不前。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废除了人民公社集体生产制度,普遍实行农户家庭经营,才迎来了甘蔗种植大发展,实现了规模经营。本文说明,云南省现有450万亩甘蔗,没有人怀疑是规模经营,但却是一家一户农户种植出来的。特别是,就全省各地的情况看,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种植甘蔗尚没有流转的迹象,也就是说土地不流转照样可以实现规模经营。二、“糖厂+农户”的模式做到了规模经营(一)以糖厂为中心的30公里内连片集中布局农户种植“八五”、“九五”、“十五”期间,云南省甘蔗面积连年扩大,导致植蔗区域高海拔(大于1300米)和山坡地(坡度大于25度)等非宜蔗区域面积较大,甘蔗生产效益较低,广种薄收、栽培粗放、单产低、效益低的现象突出。糖厂的蔗区半径范围过大,加大了糖厂的的运输费用及生产成本。第4页共19页第3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9页正是因为蔗区布局不尽合理,云南省各级政府加强了产业结构调整。下面以云南省德宏州的盈江县和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德宏州的盈江县2008年至今甘蔗种植总面积稳定在24万亩。其中:水田16万亩,旱地控制在8万,最终要实现甘蔗产量138万吨的目标。按比较优势原则,逐步缩小蔗区范围,促进甘蔗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化蔗区是以距制糖企业运距30公里的植蔗乡镇为重点发展区域,30公里以外为适当发展区域。在重点发展区域和适当发展区域建设中,水田蔗以糖厂为中心、公路沿线田块为重点发展,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