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6页——也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自2001年秋成为国家级新课改实验区,经过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共同努力,我县在新课改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搞好新课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今年三月,我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实践研究的通知》,要求全县学校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策略研究”进行课题研究。一个学期来,全县学校校长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通过组织理论学习、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研究课题,通过对典型课例和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前,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在教学领域正在着力推进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结构、从教学方法模式到考试评价制度的全方位改革创新。由于教学方式是一种概括化了的理论或理念构架和教学行为模式,是沟通理论或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突出的中介性、操作性、导向性等基本特性。因而,随着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受上述几方面制约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其它几方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整体效益。我们都知道,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其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说,学生做。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式学习,第2页共26页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6页机械式学习、记忆式学习、重复式学习、非个性化学习,传统教学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科为中心,脱离了生活实际。这样的一种教学形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限制了个体的性格、能力以及主体的自由发展,从而影响到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新一轮课改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核心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受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预期效果是由教师的教学过程来实现的,可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所以一切的变化与发展都要从教师的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变开始。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要有新的理念。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理解为“讲”、“练”、“考”。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的重要教学理念,这一观点是基于情景认知和情景学习,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和促进知识向真实情景中转化。第3页共26页第2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6页新理念要求教师把教育的关注点从教学转向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上来,有利于学生学习中的知识构建。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有灵性的人,教师不是去“塑造”灵魂,而是去“唤醒”、“激发”灵魂,如果把学生比作一眼泉,教师就是挖泉人,只是让泉水涌涌流出。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成为促进者不可能一次性整体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2、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反思者。教书者应成为教育文化的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具有最佳的研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对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审视,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总之,教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