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演讲稿范文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演讲稿范文篇1同志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当代中国进步指明了方向,也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了中国文明和智慧。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既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的新认识,也包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优秀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弘扬。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深刻理解、把握好五大发展理念的传统文化内涵并自觉践行,让中国传统文华绽放出更夺目的光彩,应始终成为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方向。从传统革新精神到创新发展理念。中华传统文化对创新的推崇,有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治理层面上要善于求新。三千年前的《诗经》就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提出周朝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变革求新。《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宋朝王安石为国家改革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倡导国家、民族要发展就必须善于变通、不因循守旧、勇于创新。《易传》提出日新之谓盛德,只要做到持续不断的以新代旧,国家盛德大业就会实现。二是个人思想层面上要追求革新。《大学》记载,商汤王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盘铭》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坚持每天洗澡才能使身体焕然一新,而思想上的改造也是一个坚持不懈的求新过程。《尚书》提出的作新民,就是激励人们弃旧图新,要有新想法、新作为。这些中华传统典籍都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古人对创新精神的崇尚。当今中国坚持创新发展,有效解决了发展的动力问题,涵盖了科技、理论、制度、文化四大方面,并结合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而急需进行思想和模式深刻变革的要求,提出我们每个人都应挣脱陈规陋习的精神束缚,敢于求新、求变。创新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革新思想的充实和完善。从儒家贵和尚中的精神到协调发展理念。儒家文化以贵和尚中为核心,和即和谐,包含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协第1页共6页调。在儒家文化中,和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目的和根本。《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则相生,明确指出和是所有人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和能使万事万物兴旺。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和就可以使天地各自安定在自己应处的位置,万物也能生长繁育了。同时儒家认为,和也是人际关系的根本,所以《论语》称:礼之用,和为贵。第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具有包容性。一方面,和是一种善于协调的态度和方法。《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主张应在保留个性发展的前提下保持和谐,学会团结合作的为人处事方式。另一方面,和并不是抹杀一切不同。《国语》讲和实生物,不同性质的物体达到和谐才能生出世间的所有事物。当今坚持协调发展,目的在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改变单一发展偏好,弥补短板和薄弱环节,达到全方位的系统、整体发展,实现均衡发展的和谐状态。协调发展,是对中华传统和文化的凝练和提升。从古代朴素自然观到绿色发展理念。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朴素自然观思想。首先,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孟子》认为:知其性则知天矣,天和人都具有相同善的本性;《庄子》主张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天和人达到一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而从西周时期的天定人伦思想的萌芽,到北宋张载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经典解说,无一不体现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体的文化主流思想。其次,主张对万物要有关爱,善待自然、善待环境。《庄子》讲爱人利物之谓仁,要爱护自身以外的人和环境。《孟子》称材木不可胜用也,劝告人们对大自然的开采要适可而止。再次,主张对自然要有敬畏。儒家文化的君子畏天命,强调人事必须顺应天意;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提出自然法则不可违背,尊重万物的存在,才能实现国泰民安。当今坚持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和生产方式,将会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绿色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核心思想的传承和弘扬。从中华民族亲仁善邻的传统到开放发展理念。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对外经贸往来。丝绸之路的形成、第2页共6页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