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5页共23页全球化下工业区土地使用变迁管理与规划管制工具之运用廖皇杰*壹、前言貳、http://www.housepro.com.tw/_mysite.resources/EventData/e950915a_doc1/03.doc全球化趋势下,产业变动速度加剧,经济发展之竞争也愈形激烈,世界各国除提供产业生产所需用地及基础设施外,并以建构高效率的行政服务及营造优质的产业投资环境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台湾过去为因应各种时空背景不同情况下之经济发展需求,分别设置了功能及时代任务均不同之编定工业区、加工出口区及科学工业园区,以提供不同性质之工业用地供厂商使用,且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皆成功地扮演重要的阶段性任务。惟近年在全球化冲击下,所有生产活动皆遵循市场竞争及国际比较利益法则,产业链竞相往低成本及廉价劳动力之国家流动,因此各地区工业区之土地使用如果无法扣连上产业发展的连动性与全球接轨,则这个地区终将没落,故工业区之开发不仅是消极地提供土地供工业发展,解决工业投资人土地取得的困难及避免工业生产活动干扰其它土地使用的运作;其积极的意义乃在于透过适当的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提供一个具有高附加价值的生产空间,进而促进产业的生产效率与竞争动能。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并没有促使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均衡,反而强化了相关生产活动的空间聚集现象,使得都市及区域发展呈现高度不均衡状态,即便在一国之内,不同区域间也常常是繁荣与衰退共存,发展与停滞同在,区域内主体之间的交易性与非交易性互依超越了地方资源自然禀赋而成为决定区域产业活力的关键,故生产活动的全球化不仅加剧了地方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分工与合作,而造成全球经济之分散化集中发展。因此,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群及生产网络上,大量相关企业空间群聚所形成的地方化产业氛围是其它区域最难模仿的。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工业区存在的环保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永续生存,每一世代都能够利用资源满足其需求,且不会影响到下一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永续发展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为符合全球环境议题与国际贸易链接日益紧密之趋势,以共同形成环境与经济互利的生态工业区则是达到工业区产业永续经营的一种工业区发展模式,除可透过工业区循环经济体系提升工业区之生态效益,并可利用环境管理技术与能力,降低工业区之环境冲击与环境承载。*廖皇杰任职于台北市政府都市发展局第26页共23页第25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6页共23页面对全球生产制造系统的再结构及新兴工业国家以低廉生产成本的竞争压力,台湾产业正积极升级转型,本研究以永续发展为中心概念,透过社会价值观、市场价值观与环境价值观剖析工业区土地使用变迁管理课题,并扣连近来广受运用成长管理观点,研提工业区用地供给、工业区型态、工业区使用机能、工业区区位等工业空间规划管制刍议,俾供未来工业区规划参考。贰、工业区土地使用变迁管理一、工业区用地供给变迁我国自政府迁台后,一直积极培植工业发展,从土地改革至今之挑战2008国家重点发展计划,在在都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发展契机及空间。从民国四○年代至今,我国工业发展大概大至可分为下列六个时期(工业区开发管理89年度年报,工业局):(一)劳力密集,进口替代时期(民国40~49年):国民政府迁台的前十年经济产业起步阶段四○年代的台湾仍以农业社会为主,政府为恢复经济稳定,并培植工业发展,此时期的经济产业政策是以『农业培养工业,工业发展农业』为主,而工业发展政策则是『发展劳力密集的进口代替民生必需品工业』。又该阶段为了确保美国经济援助,从民国四十二年起开始实行『四年经建计划』。期间配合经济产业策略,采取农业、工业发展并重的方式,并配合当时台湾社会情况,以发展劳力密集之轻工业为主。在工业用地方面,此阶段政府未有具体的开发政策,除了于民国49年开发第一个六堵工业区以外,并未主动编定工业区,工业用地完全依赖实施都市计划范围内的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