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4页《中国企业家》杂志2003年第10期封面故事五道口金融先锋他们曾经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中国第一家法人股份制银行、中国第一家上市银行、中国第一只基金、中国民间最大信用社、中国第一家柜员制银行……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金融创新,尤其需要他们身上的那种金融企业家气度。他们曾经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中国第一家法人股份制银行、中国第一家上市银行、中国第一只基金、中国民间最大信用社、中国第一家柜员制银行……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金融创新,尤其需要他们身上的那种金融企业家气度“平静的表面下,一场变革正在酝酿之中。新生代银行家们出现了,他们在商业学校里接受了教育,把获取净利作为思考的所在。新思维派的精神中心是……,在那里受过教育的人们撒向全国各地,纷纷占据了其他银行的首要职位。新的金融工具被引入了,一些银行开始更加积极地运用它们的资本……”这是乔治·索罗斯在他著名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描述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界变革的一段话。这段文字,多么像是在描写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的一所学院和它的首批62个毕业生啊!1982年的3月和9月,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偏居京城一隅的北京五道口,先后迎来18个和22个学生,在五道口历史上,他们分别按年份,被称为81级和82级,但事实上同在一年入校,几乎分辨不出谁和谁不是同班同学。次年,又一批22个学生入校。这一共62个学生,成为五道口的“老三届”。这62个学生在毕业后大多进入正处在大变革前夕的中国金融界,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们这一群不安分的青年,在按部就班的中国金融领域搅起了一波波创新实践浪潮。他们发起或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中国第一家法人股份制银行、中国第一家上市银行、中国第一只基金、中国民间最大信用社、中国第一家柜员制银行……,深圳、海南、北海、香港,哪里最火热,哪里就一定有他们最活跃的身影。今天中国的金融产业的格局与版图,留下了他们的诸多拓展印记。20年后,《中国企业家》决心寻找这62人。我们相信,今天中国金融领域又处于一个大变革的前夕,更需要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金融企业家气质。然而,出乎意料和令人遗憾的是,这62人中的大多数,已离开他们当年创建的事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不断经历一次次的赋闲);许多人甚至销声匿迹,即便发动同学、师长,也无从找寻—他们早已退出金融业的主流,甚至,彻底退出了这个“江湖”,过起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最终,我们只找到了其中不多的几位,又根据校友们对记忆的整理,记录下了这10个人。五道口第2页共24页第1页共2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4页“五道口”是金融圈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俗称。这是一个多少有点神秘的机构,在金融界大名鼎鼎,圈外很多人对它的正式名字、是不是一所大学,都弄不太清楚。1980年,刘鸿儒以常务副行长身份参与完成恢复农业银行的工作,回到人民银行任副行长,分管银行改革。那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相继恢复、独立出来,建立横向的金融市场的方向也渐渐明朗。“当时,整个金融系统干部面对很被动的局面,思想还局限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知道要改革,但是不知道怎么改。我们的大学,用的也都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教材,五十年代从苏联搬过来,没有大的改变。这种环境下,要推进金融业改革,必须培养一支既懂得市场经济又了解中国国情的队伍。”不可能直接推动大学的改革为金融系统培养干部,刘鸿儒和他的同事们就想到建一个研究生院。把这个想法报给人行党组,当时的书记李葆华(李大钊之子)很支持。1981年9月,研究生院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公社尚未启用的一个卫生院,几栋简陋的小楼里,正式成立。以后,“五道口”这个简洁而又像暗语一样的称呼赢得了所有与它有关的人的喜爱,就渐渐地代替了它的标准名称了。研究生院一成立,就碰到一个争论。国家教委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有自己的教师队伍。但是,创办者养不起一支独立的教师队伍,也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