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VIP免费

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_第1页
1/79
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_第2页
2/79
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_第3页
3/79
第1页共7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9页第三章脾胃系病证概述一、脾胃的生理功能与特点生理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与脾相表里。脾胃——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赖以养生理特点:胃主纳,脾主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生化气血脾喜燥而恶湿,为太阴湿土之脏胃喜润而恶燥,为多气多血之腑二、脾胃的病理特征脾胃的病理主要表现在收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脾病多虚,胃病多实。脾运化水谷功能减退→机体运化吸收功能失常→便溏、腹胀、倦怠、消瘦运化水湿功能减退→水湿内停→湿、痰、饮→泄泻→胃收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食欲不振→中气不能运行→胃痛、痞满、便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嗳气、恶心、呕吐、呃逆三、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肾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滋养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泄泻肝生理: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病理:肝郁气滞→乘脾犯胃→胃痛、腹痛四、治疗要点1.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组方遣药常用甘凉滋润之剂①生理胃为阳土,喜润恶燥病理燥热易伤胃阴慎用辛香燥热之药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湿易伤脾——多用醒脾化湿之剂少用甘润滋腻之品②生理脾气主升——脾以升为健病理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之品胃气主降——胃以降为和多用和中、益胃、降逆之药③实则阳明——胃病多实、多热——多用消导、和胃、泄热之品虚则太阴——脾病多虚、多寒——常用健脾、行气温中之品④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治疗胃肠病证,常以通为主法2.久病注意活血通络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脘腹久痛、噎膈——注意活血通络、散结消瘀3.注意整体治疗由他脏病变引起之脾胃病证——全面考虑,注意整体治疗肝郁克脾——疏肝扶脾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心脾两虚——补益心脾脾胃有病也可波及其它脏腑,见于其它系统疾病第2页共79页第1页共7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9页第一节胃痛定义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释义胃——位于膈下,上口为贲门,接于食道,下口为幽门,连于小肠脘——胃腔。胃之上口贲门为上脘,胃之中部为中脘,胃之下口幽门为下脘。故胃痛也称胃脘痛,所谓“胃脘当心而痛”(《素问·至真要大论》)别名心口痛——俗称。因胃痛最常见的部位是在上腹部,临近心窝处胃心痛——古称。如《灵枢·厥病篇》:“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心腹痛——《景岳全书》心胃痛——《寿世保元》流行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多发病。据国外资料估计,大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据上海16所大、中型医院的资料分析,经X线钡餐和(或)内镜证实的性滑行溃疡的患病率为5.8%。北京协和医院从1978-1991年,经胃镜检查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占同期内科就诊总病例数的0.33%。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据估计,约占整个人群的10%-20%.男女之比约为2.6-6.5比1.慢性胃炎也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疗效颇佳,有效率可达40%-73%。历史沿革1.胃痛首见于《内经》。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有详细的论述与肝郁有关——“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病因病机寒凝气滞——《素问·至真要大论》寒邪入侵,气血壅滞——《素问举痛论》症状治法——“胃病者,腹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足三里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2.《千金要方》所载九种心痛,实际上多指胃脘痛而言。3.明代以前医家,多将胃痛与心痛混淆,明代医家始明确加以区分。王肯堂《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或问丹溪言心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4.明清时代的中医文献,重点论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治疗。《寿世保元》阐明了饮食不节致胃脘痛;《景岳全书》强调了“气滞”这一因素,治疗以“理气为主”。叶天士强调“久痛入络”,治疗胃痛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