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心得体会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具有开创性的新尝试,发挥着奠基石的作用。而改革开放理论又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的支柱地位。正是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的交替作用下,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走上了复兴的道路。一、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的选择回望历史,三十多年前的中国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关键抉择:是坚持“两个凡是”,还是实行改革开放。老路不能再走下去了,再走下去就危险了,甚至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邓小平同志这样评价当时的情景:“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1978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倒数第2位,是印度的2/3,日本的1/20,美国的1/30。1977年,全国有1.4亿人平均口粮在300斤以下,处于半饥饿状态;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和食油消费量比1949年分别低18斤和0.2斤;1978年全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当年城镇失业青年多达2000万,实际城镇失业率高达19%左右。整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评价指标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170位以外,处于联合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划定的贫困线之下。建国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严重挫折和巨大损失,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革错误,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新科技革命正蓬勃兴起,发达国家纷纷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在抓住机遇、扶摇而上,经济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国大陆的周边出现了“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实现了经济腾飞。在“内忧外压”之中,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已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左右,落后于韩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年左右。当时,第1页共5页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法国戴高乐机场,1分钟起落1架飞机,1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小时起落2架,还被搞得手忙脚乱。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之大令人震撼,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压力之巨,也前所未有。在这样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邓小平代表全党发出呼吁:“我们要赶上时代”。为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再不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点正是推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思想。也正是在这一历史的关键时期,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开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大会讲话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可见,改革开放是我们站在十字路口做出的正确选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二、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没有动摇的理由。改革开放创造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从1978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即使是遭受严重金融危机冲击的20XX年,仍然创造了gdp增长8.7%的世界经济第2页共5页奇迹,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