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7页2010-2011农村妇女手工艺培训推广项目2010年9月,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原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全球和平妇女中国办事处,向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申请了支持安徽阜南县柴集镇王老兴粮食专业合作社妇女手工艺小组,开展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培训及推广的项目。一年多来,通过系统的项目策划、需求评估、调研访谈、参观交流、市场体验、座谈反馈、总结讨论等活动,我们提升了当地农村妇女生存技能和社会参与能力,增强了合作社的生命力。通过不断在相关NGO和城市消费者群体中推广他们独特的手工布鞋,我们发现了一些支持农村手工艺发展的志愿者和团体,增进了城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了解。同时,我们发现当地手工布鞋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传统手工业文化在现代消费市场中仍然面临挑战和机遇。下面我们将详细地总结评估本项目的完成情况,分析探讨各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一、背景回顾本项目开始以前,我们的工作者和志愿者通过8年的乡村建设工作和安徽当地村民已有长期的互动,先后推动他们建立了文艺演出队、老人协会以及合作社。通过“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活动,我们提名当地妇女带头人王殿敏,将她和她的组织纳入到全球和平妇女的交流支持网络中,鼓励和协助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持续地开展新的乡村建设实践。王殿敏从2009年开始就设想带领妇女们做手工艺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缺乏市场销售渠道。2010年5月,我们鼓励她们把当地传统的手工布鞋做出来,利用6月香港的和平妇女展览机会进行义卖。当时只有她和几位年龄很大的老人愿意辛苦的做鞋,而且她们对布鞋未来的销路仍有些忐忑。我们还了解到中国农村的和平妇女中,不少人保存了传统手工艺的技能,但极少有推向市场的成功经验。如果我们能够从安徽王殿敏的手工布鞋入手,摸索出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改进方法和城乡互动的推广模式,将来还可以帮助更多地区的农村妇女和组织。我们推广的布鞋等手工产品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载体,今天仍然面对着主流消费群体和市场的功利主义矛盾。我们所提倡的一针一线的手工技能、小农参与合作的生产方式、农村妇女们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正是机械化、工业化大生产中所忽视的。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此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是相当大的,手工布鞋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更大于经济效益——我们正是坚信这样的理念才能在市场前景尚不乐观的状况下开始了大胆的行动。通过近两年国仁小毛驴市民农园在社区支持农业上的开拓,我们也找到了一批先知先觉的消费者和支持传统手工文化的团体。我们以此项目的形式帮助王殿敏及当地妇女参与各种交流培训活动,正是要并结合国仁的消费群体优势进行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二、工作任务的实现情况我们通过一年的具体工作,基本完成了之前设定的工作任务。但由于一年时间很有限,我们在“继承和发展农村传统文化,建立信的过的农村手工艺品牌效应”的目标上还未完全实现,还需要下一年更大力度的推动。虽然项目的执行过程曲折坎坷,但我们的坚持也带来了不少柳暗花明的惊喜。回顾这一年,我们更相信“过程重于结果,坚持就是胜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10年10月的需求评估对于了解当地妇女和整个项目的需求、困难以及进展中的问题非常重要。我们正好赶在重阳节到了王老村,与当地村民建立了很好的互动关系,主动帮王殿敏干农活和家务,组织座谈与个别访谈。王殿敏则积极组织制作布鞋的妇女配合调研,还组织了老人协会、合作社成员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王老村村民的热情与活力。调研结束后,我们搜集了大量基础性的资料和图片,完成了《安徽阜阳王老村手工业合作社前期调研总结——发展状况、困难和需求评估》,整理了部分人妇女生产者个案,第2页共27页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7页还配合后续活动制作了布鞋展示的PPT。通过需求评估,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王老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妇女们有很好的手工技能,但迫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