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公司治理、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基于整合与协同演化的视角高良谋韵江(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公司治理、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是企业永续经营难以回避的关键问题,但在学术界它们是被分开来研究的,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企业发展的综合思考。本文在批判性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组织能力、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价值运作机制的组成部分而具有的共同特征。本文基于整合视角而不是分离角度、基于动态视角而不是静态角度,将组织能力、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三者的整合和演化模型,并对三者协同演化的“最佳实践”作了拓展和延伸。[关键词]公司治理;组织能力;社会责任;整合;协同演化[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演化机制下的战略过程与互动管理”(批准号:70402003)和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批准号:2004G016)[作者简介]高良谋(1959-),男,辽宁鞍山人,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韵江(1977-),男,山西大同人,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教,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①组织能力主要指的是公司管理范畴,本文认为公司管理概念十分广泛不宜把握,而组织能力概念却相对严谨明晰。而且在下面我们将进一步界定本文中组织能力概念。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引言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其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则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也尚不足40年;就连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也只是40-42年。同样有数据表明,我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7-8年,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体在3-4年之间。为什么企业寿命如此短暂?如何才能使企业持续成长、长盛不衰?这一系列涉及企业永续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引起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诚然,公司治理、组织能力①和社会责任历来是企业永续经营所必然面对的关键问题。尽管目前涉及这三方面的研究在学术界分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且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针对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已积累了大量的成果。但是,从企业角度来看,公司治理、组织能力(公司管理)和社会责任,犹如立方体的三个维度,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缺一不可的。对于一个大型企业特别是巨型的旗舰企业来说,其所关注的问题不单限于自身管理运作组织能力的提升,而且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整体治理体系,从而使内部外部各种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此外,紧密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业也已成为其难以推卸的巨大压力和发展动力。由此看来,公司治理、组织能力(公司管理)和社会责任三者就具有现实不可分割性,因而学术界有必要将三者在进行各自深化研究的同时,结合起来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整合研究。有些学者的研究已反映了这种趋势,但多数研究也还只是倾向于研究其中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一些学者侧重于探讨公司管理和治理的关系:Tricker(1984)强调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联系和区别,他认为管理是运营公司,而治理则在于确保这种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之上;KennethN.Dayton(1984)认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不能脱离谁而存在;在Dayton(1984)看来,公司治理指的是董事会利用它来监督管理层的过程、结构和联系,公司管理则是管理人员确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而且在一个公司中优化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必要的;Banaga(1995)等人指出,应该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描述性模型,其中公司治理系统由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两部分组成,而公司管理系统则包括企业战略目标与决策系统、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管理系统以及企业文化与价值系统三部分。同样,我国学者田志龙(1999)、吴淑琨、席酉民(2000)、吴淑琨(2001)等也认为将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综合起来加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