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1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是江苏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五年,也是我校更改校名后重新定位、戮力同心进行“二次创业”的关键五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握和迎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增强学校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责任和能力,努力将学校初步建成多科性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我们必须回顾以往,审时度势,科学确立“十一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制定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一、“十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回顾“十五”期间,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各项事业都获得长足发展,基本实现或超额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一)主要成绩1、扩大发展规模,拓宽服务面向,初步建立了多科性大学第2页共21页第1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1页的办学框架2000年2月,我校由中国气象局管理划转为江苏省管理。在管理体制改变后,我校从原来主要为气象行业培养人才,开始向既为气象行业,又为江苏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转变,服务面向大为拓宽。“十五”以来,我校自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创办新专业,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学校的学科专业面拓宽到理、工、文、管、经、法、农七大学科门类,各类在校生达到18000余人。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我校还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积极开展国际培训和国际国内合作办学,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十五”期间,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9000多名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学校抓住机遇,完成了“学院”更名为“大学”的工作,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2、狠抓教学质量,加强科学研究,开始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十五”期间,我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迎接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努力提升办学理念,挖掘和培养办学特色,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05年11月,我校本科教学工第3页共21页第2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1页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在“数学建模”等全国和省部级各类竞赛中,我校有多人多次获得大奖,多篇论文入选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3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4项,省部级项目71项,科技经费达到3176万元。2003年,学校取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表明学校争取国家级大项目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学校发表的科技论文数比“九五”期间增加了1000多篇,论文国内被引排名居于全国高校120位之前。“十五”期间,我校共增加硕士点11个,博士点3个。目前,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5个博士点、15个硕士点;有大气科学和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获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大气科学专业获准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应用气象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准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3、以社会需要为动力,抢抓机遇求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十五”期间,学校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制定有利于发展学科、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政策,使专任教师的数量、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第4页共21页第3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21页结构不断得到改善,管理队伍日趋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基本满足了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