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儿感冒用药--三七养生VIP免费

小儿感冒用药--三七养生_第1页
1/23
小儿感冒用药--三七养生_第2页
2/23
小儿感冒用药--三七养生_第3页
3/23
»我也碰到类似证状,感冒发烧十余天不退,脉浮数,咳嗽不止,舌质白,舌体胖有齿印,特别怕冷,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而愈.[转帖]桂枝汤煎服法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赵岩松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方中辛温走气分的桂枝与酸寒走血分的芍药相配,桂枝解肌发汗,芍药敛阴和营,二者药量相等,一阳一阴,一散一敛,相反相成,则阴阳相济,在表邪气得解,在里气血和合。柯琴在《名医方论》中称:“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杂症、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其但见一二证即是,不必悉具矣。”但原文12条所出桂枝汤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原方的疗效上,其煎服法对后世中医施治及养生保健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桂枝汤方后注云:“……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一、“啜热稀粥”——助药益胃两相得药后啜热稀粥,意在以粥热助辛性发汗药的发散之力,以粥体益脾胃而助作汗之源。吴鞠通用鲜芦根煎煮银翘散,其意相似。银翘散本为散剂,可直接以水送服。吴氏用鲜芦根汤煎服,就是要以汤水热力助药力开表气,又以汤水补充汗源。而以粥汤等物益汗源的思想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当为温病治疗战汗。战汗为温病邪恋气分不解,而正气奋起祛邪外出的表现。在汗后邪气未退而正气不衰时,叶天士提出“法宜益胃”,即“灌溉汤水”,如米汤、白水、五汁饮(麦冬汁、荸荠汁、梨汁、藕汁、鲜苇根汁)等物,以疏瀹气机,使邪气松达,邪与汗并,得以通泄,又可补养胃气,濡养阴液,以助汗源,“望其再战”祛邪。二、“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气机通畅血脉和治疗外感病,应以微微汗出为营卫调和,邪气外透的标志。因此,后世温病学家受其影响,指出治疗温病表证在使用银翘散、藿朴夏苓汤后,见微微汗出才是邪随汗出,湿开热透的标志。且“微微汗出”这一药后指征并不仅仅用于外感病,内伤杂病药后阴阳平衡、气血和调也可见微微汗出。又如现在流行的长走锻炼法。锻炼的效果不是以走路的距离和速度来衡量的,而是当达到“遍身微似有汗”,即周身微汗出,才说明气机通行,血脉条畅,营卫气血调和,又不过于疲劳,加重机体负担,这样才真正起到锻炼的效果。三、“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阴阳两伤因多汗在外感病治疗过程中,既要见到汗出,又不可强力发汗。若药后大汗淋漓,不但邪气不去,反伤正气,生伤阳泄阴的弊端。如心阳被伤,可见胸闷心悸;脾阳被伤,可见腹痛泄利;卫阳被伤,可见动则自汗;肾阳被伤,可见肢冷烦躁;肺气受损,可见气短而喘;阴液受损,可见咽干口渴,肢体挛急。若外感温热邪气,过汗更会伤阴助热,出现神昏出血等危重症状。因此,服药过程中更应注意不要因用药再添新疾。四、“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中病即止药少服在外感表证中,只要药物发挥作用,邪气已祛,就不必再用药,以防辛散药物更伤正气。在治疗其它内伤疾病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服药不可过量。俗语称:“是药三分毒。”过多用药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害的。在病情明显改善,或症状消失后,应主要通过食疗和日常体质锻炼的方法恢复健康。如《素问·藏器法时论》所说:“药以调之,食必随之。”;《寿亲养老书》中说:“善治者不如善治食。”五、“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祛邪务尽善服药在外感病治疗中,应以尽早、尽快祛除外来邪气,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为主要目的。仲景提出治疗太阳中风证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缩短用药间隔时间,从而间接增加药量,提高药力,并尽早祛邪外出。这种思想为后世应用,并得到发展。如病情较重的患者服用银翘散,可缩短服药间隔时间,增加服药次数,既无病重药轻之弊,又无药重反犯中焦脾胃之嫌。六、“禁生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儿感冒用药--三七养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