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国债市场分析报告朱岩一、宏观经济运行分析2008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宏观经济上半年增长偏快的势头在年中急转直下,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逐步回落。主要特点为:投资见顶后开始下滑,外贸持续低迷,消费基本保持平稳;货币供应逐步收紧,通胀风险明显缓解。(一)投资、外贸和消费1、固定资产投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08年1-11月我国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127614亿元,同比增长26.8%(见图1),增速略高于07年25.8%的平均水平。但随着整体经济的降温,投资的增速也将逐步回落。08年上半年曾被作为调控重点的房地产行业于7月率先开始调整。08年1-11月累计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6546亿元,同比增长22.7%,增速已低于07年的平均水平30.2%。为了重新提振房地产市场,12月份国务院出台了三大“救市”措施,但在普遍观望的市况下,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还有待时日。2、外贸进出口。据海关总署统计,08年1-11月我国累计外贸顺差2560亿美元,同比增长7%(见图2),增速与07年相比大幅降低。其中:累计外贸出口额13172亿美元,同比降低2.2%;进口额10612亿美元,同比降低17.9%。08年以来,外需大幅降低是导致外贸顺差增长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3、消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08年1-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59亿元,同比增长21.90%(见图3),增速高于07年16.8%的平均水平,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势头。但经济下滑使人们的收入预期普遍降低,对消费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数据显示10月份消费已开始显现“疲软”。图1:年度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编制图2:年度累计外贸进出口差额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编制图3:年度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编制(二)货币供应量和价格总水平1、货币供应量。08年1-11月货币供应量呈逐步收紧趋势。据央行统计,11月末现金(M0)余额为3.2万亿元,同比增长9%;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8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较07年年末显著下降;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5.9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也低于07年年末的水平(见图4)。M1增速自08年5月下穿M2并持续降低,显示市场的投资意愿不断趋于谨慎。2、价格总水平。08年价格总水平呈现见顶后快速后落的走势,PPI的走势与CPI相比明显滞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1月份CPI累计同比上涨6.3%,PPI累计同比上涨7.6%。由于价格总水平的月度同比增速下降速度出人意料(见图5),我国宏观经济的通胀风险已明显缓解,而通缩风险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图4:月度M0、M1、M2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根据央行数据编制图5:月度CPI、PPI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编制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008年,随着经济形势的起伏跌宕,相机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随之不断调整。上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为此国务院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三季度开始,面对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经济形势“急转”,国务院于7月提出“要处理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于8月进一步提出“下半年将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宏观调控重点由“双防”转变为“一保一控”,宏观经济政策开始转向,货币政策转变为“紧中偏稳”。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加大,经济下滑的速度超出预期,国务院于11月提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此,宏观经济政策明确转向。1、利率。08年央行累计4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5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且均于四季度密集实施。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07年年末的4.14%下降到现行的2.25%,下调幅度为189个基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07年年末的7.47%下降到现行的5.31%,下调幅度为216个基点。总体来看,贷款利率的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利率。存贷款利率的下调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保持经济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