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1、颜之推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正确2、王夫之认为“善学者必有善教者”。()错误3、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正确4、“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正确5、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正确错误6、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正确7、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正确错误8、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正确9、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正确错误10、《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正确错误1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正确错误12、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正确错误13、“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正确错误1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正确错误15、《中庸》是儒家关于世界、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指导思想。()正确错误16、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正确错误17、《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正确错误18、孟子认为“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强调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然后才使天下太平。()正确错误19、“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正确错误2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正确错误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2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A.两回事B.一回事C.两截D.不相干22、黄宗羲和()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梁启超B.顾炎武C.黄宗羲D.康有为23、“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原毁》选读)其中“廉”的解释是()。A.廉洁B.少,低C.清廉D.廉政24、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A.人性善B.人性恶C.人性无善恶D.人性有善恶25、“学非有碍于思”是说()。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A.学对思有妨碍B.思对学有妨碍C.学对思并无妨碍D.思对学并无妨碍26、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7、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矣。A.鲜B.闲C.兼D.先28、达到了乐的要求便会()。A.没有怨恨B.没有争斗C.没有穷困D.没有灾难29、梁启超的国民素质教育观应理解为()。A.提高领导者的素质B.提高学校的地位C.提高国家公民的素质D.增加人口的数量3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对的是()。A.凡事预先计划好就会成功,不预先计划好也可能成功。B.“豫”同“预”。C.一个人不预先计划好就会成残废人。D.站着预习,等于浪费光阴。31、下列作品属于韩愈的是()。A.《明儒学案》B.《留别海昌同学序》C.、《广师说》D.《韩昌黎集》32、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B.无所事事,异想天开。C.贪图玩乐,乐于享受。D.安于现状,不思进取。33、颜之推认为“厚重”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