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和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为落实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刘少奇积极倡导()A.义务教育B.“两种教育制度”C.素质教育D.学前教育与大中小学教育相结合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刘少奇提倡的两种教育制度是指全日制与半工半读制度。答案:B2.右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B.邓小平整顿教育,恢复高考制度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A、B、C三项都是邓小平复出以来和八九十年代的政策,只有D项符合图片中1956年的“六”改为“七”,正是在1957年2月毛泽东指出了D项中的教育方针,故答案为D。答案:D3.“某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从该履历中可以看出()①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②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他提供了成才机遇③《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其受教育的权利④赴美深造得益于中美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解析:《义务教育法》的通过是在1986年,故③错误;中美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并没有消失,④错误。答案:A4.1977年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解析:紧扣“1977年”和“重新建立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可知这是指1977年底恢复高考。故B项正确。答案:B5.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提出“三个面向”④提出“教育大革命”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1958年学校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党的教育方针,掀起了史无前例的教育大革命,故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答案:C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政策。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③;“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7.通过观察下图可知,促使1978~2008年小学、初中入学率跃升的关键因素是()A.“教育大革命”的进行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C.扫盲教育的开展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解析: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因此1978~2008年小学、初中入学率的迅速提高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密切相关。答案:B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获得巨大的发展,体现在()①提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新时期,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制定《义务教育法》。①④两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所取得的教育成就,故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