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资料的建立和如何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3P—2011)的理解和体会发言人:安全部建筑施工顺序、建筑施工特点、建筑施工依据及名词1、什么是建设工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设工程、线路道路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2、什么是建筑施工是利用土木等材料,用人工和机械操作的形式和方法、建造、保养、修理和拆除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大、中、小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过程。3、什么是建筑施工现场?利用土木等材料,用人工和机械操作的形式和方法,完成建造、保养、修理和拆除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大、中、小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场所。4、什么是建筑施工顺序?是根据建筑安装结构特点,生产流程,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施工的特有规律,而对施工各主要环节所做出的先后次序和配合衔接的安排。它是符合工程质量好,施工安全,工期短,经济效益高的目标。(1)建筑物(构筑物)开工与竣工的先后顺序应满足工艺流程和配套投产的要求及投入使用的要求。(2)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即先进行地下管网(电缆)和基础施工,然后再进行地面以上的工程的施工。这样才不会影响材料的堆放和现场运输,也不会给安全留下隐患。尤其在雨季施工时,避免雨水顺沟槽流入地基,造成基础塌陷事故。(3)先土建后安装的原则。当然为避免事后在建筑物上开槽、凿洞,在土建施工中,安装必须紧密配合,做好预留槽、洞和预埋铁件,以确保结构安全。(4)先主体、后装修原则。在土建施工中,一般是先主体结构,后维护结构,最后进行装修。多层建筑、室外采用上下主体交叉作业时,应保证以完工程和后建工程不被(不受)损害,损坏,同时必须采取隔离措施,并有可靠遮挡。如做不到隔离和可靠遮挡,不准在同一垂直面上交叉作业。(5)室内应先屋面防水,后室内抹灰。抹灰且应先顶棚后立墙、再地面,最后是踢脚线,并在上层地面完工后,方可做下层天棚。(6)管道、沟渠应先下游后上游,以便利于排出沟内积水和有利于沟底找坡。5、建筑施工目的是什么?建筑施工目的是:通过施工手段,建成能满足各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构造物。6、建筑施工的依据是什么?建筑施工必须有以下依据:(1)施工图:施工图是“工程的语言”,是组织施工的主要依据。“按图施工是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的一条准则。”(2)施工验收规范:这是国家根据建筑技术政策、施工技术水平,建筑材料的发展,新施工工艺的出现等情况,统一制定的建筑施工法规。这些法规规定了对建筑施工中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关键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作为衡量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的基本依据。(3)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它是规定要达到规范要求和标准所必须遵循的具体操作方法。规程中对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材料要求、操作方法设备和工具使用,施工安全技术以及暑期、雨季、冬季施工技术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4)施工组织设计:它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任务各建筑对象针对建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结合本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条件,对全部施工所做的部署和安排,用以指导施工全过程。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的经济技术文件。(5)定额:主要包括预算定额,劳动定额和单价手册等。它是施工材料种类、数量、报价的主要依据。(6)施工图预算(或称设计预算)(7)施工预算:它是施工单位内部编制的一种预算。它是在设计预算的数字控制下,由施工单位依据施工定额,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平面布置,施工方法,技术组织与安全措施等,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节约因素后,在施工前编制的经济文件。它是企业内部进行经济核标的重要依据。二、建筑施工的特点建筑施工是生产建筑产品的,建筑产品的特性是:它的体积大,不能轻易移动。建筑产品建造的规律是:只能在使用它的地方进行建造,并且他的使用功能是多样的,使用地点与条件也是有差异的。建筑产品形式多样,很难实现标准化,主要服从于各行业的需要和审核观点,结构形式多变,施工方法也必须随时改变。建筑施工的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施工的流动性它是由“产品的固定性”所决定的。建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