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验完成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工业布局中选址在北京、上海布局微电子工业最主要的条件是()A.原料丰富B.劳动力充足C.环境良好D.科技发达2.我国加入WTO后,下列产业部门将具有一定优势的是()A.纺织业、服装业B.汽车制造、飞机制造C.金融业、电信业D.仪表制造、电子工业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判断3~6题。3.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动力4.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Ⅰ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A.品牌优势B.成本优势C.管理优势D.技术优势5.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它们()A.生产工艺的地理差异B.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C.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D.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6.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A.利用廉价劳动力B.平衡劳资关系C.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D.降低原材料消耗7.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①炼铝、服装、家具制造②炼铝、制糖、服装③汽车、造船、水泥④炼铜、奶制品、制鞋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8.只考虑盛行风向,下图工业区中最佳布局是()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9~12题。9.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温和湿润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10.该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11.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12.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①临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④13.关于下图的解释,错误的是()丹麦某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模式图A.发电厂的燃料中有炼油厂的废气B.该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C.水资源的消耗增加D.该模式既有利可图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图4-26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完成14~15题。14.区位选择与图4-26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A.钢铁工业B.化学工业C.纺织工业D.电子工业15.图4-26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根据20世纪60~90年代,亚洲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分布变化图。完成16~17题。16.日本20世纪60~90年代,一直在东亚、东南亚投资的主要原因是()①东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可利用廉价劳动力②东亚、东南亚气候适宜,河流众多③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利用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④日本寻找海外投资有利于工业分布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7.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往日本和美国,主要原因是()A.亚洲与日本、美国相隔很近,海运便利B.亚洲资源丰富,市场广大C.日本和美国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工资水平高D.日本和美国现代化交通发达,临空型工业布局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入读下图,完成18~19题。18.A城市的气候类型为()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19.图示“斯坦福大学”支撑的一个世界著名的工业基地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环境优美②便捷的交通③丰富的原料④廉价的劳动力⑤国防部军事订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