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验完成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组题:高中地理学科备课组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的压力过大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大搞农田水利建设④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3.下列做法,不符合公平性原则的是()A.荷兰围海造田B.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限产C.非洲国家进口粮食弥补口粮不足D.日本为保护本国森林大量进口木材目前西部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据此回答4~6题:4.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黄土面积广泛5.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B.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7.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的是()A.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C.1983年联合国成立环境与发展委员会D.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8.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生态服务的是()①空气和水的净化②旱涝的缓解③土地荒漠化的加剧④臭氧的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D.云贵高原10.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11.人类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是()A.停止和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和环境的关系12.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二者的统一,其总的目标是()A.研究人类如何向良性发展B.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并保护环境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生产力D.使人类同环境协调发展13.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读某关系式图,回答14题:14.若甲代表人类社会,乙代表自然环境,则箭头a表示()①利用风力发电②排放工业“三废”③治理荒漠④开山采石引起崩塌、滑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牧童经济”是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15~17题:15.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16.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发展和生产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17.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