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辨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相关图像依纲联想1.有关物质运输的8点核心提醒(1)如右图,在达到渗透平衡时,只要存在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但若S1溶液中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则先是S1溶液液面升高,而后S2液面升高,最后二者液面平齐。在渗透平衡时并非没有水分子移动而是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2)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移动是双向的,总结果是单向的。在植物细胞失水达到平衡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而吸水达到平衡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3)植物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条件:①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4)质壁分离的外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内因是由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5)水的跨膜运输并非只是自由扩散,也有可能是协助扩散(水通道蛋白);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也是协助扩散;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是主动运输出入细胞,但也可协助扩散(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6)由物质移动方向确定运输方式:若物质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则一定是主动运输;若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则一般为被动运输,但也可能是主动运输。(7)抓住关键点,区分“跨膜运输”与“胞吞和胞吐”①跨膜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动力来自物质浓度差或ATP供能,其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其不但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也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②胞吞和胞吐是借助膜的融合完成,其动力来自ATP供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其能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8)理解原理,掌握影响因素:氧气浓度是通过影响细胞有氧呼吸速率来影响物质运输中的能量供应,但氧气浓度为零时,无氧呼吸也能为其提供能量;温度可影响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9)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进出细胞核也是通过跨膜运输,都具有选择性。2.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3.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有生物活性(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1.判断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过程的相关叙述(1)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2013·新课标Ⅰ,3D和2014·新课标Ⅰ,1C)(×)(2)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2010·山东,3D)(×)(3)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细胞膜)的融合(2014·浙江,1D)(√)(4)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其方式分别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2012·安徽,2A)(√)(5)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2012·海南,6C)(√)(6)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只能是单向进行(2014·四川,1A)(×)(7)在如下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中: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的运输方式分别为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被动运输(2014·安徽,2D)(√)2.(2014·北京,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答案C解析A项,由图示可知,生物膜和人工膜对甘油、CO2、O2的通透性相同,而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的,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项,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这些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项,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膜对K+、Na+、Cl-的通透性相同,说明人工膜对离子吸收无选择性,生物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且大于人工膜的通透性,说明生物膜上有协助离子通过的物质,而人工膜上无协助离子通过的物质,故离子不是以协助扩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