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菜产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行动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农村产业扶贫开发力度,确保全面实现脱贫目标,现就加快瓜菜产业开发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发展基础(一)优势产区基本形成。通过统一规划引导和不断推动发展,初步形成了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及其29条较大支流流域川地灌区,以种植西甜瓜、辣椒、黄瓜等为主的设施瓜菜优势产区,董志塬、吉岘塬、早胜塬等塬区以种植黄花菜、晚熟西瓜为主的特色瓜菜、高原夏菜优势产区。全市已建成北至XX县区曲子,南至正宁永和罗川30多个规模生产片带。(二)种植面积逐步扩大。2013年,全市瓜菜种植总面积110.89万亩,总产量150万吨,其中以高原夏菜、冬贮菜和西甜瓜为主的地膜瓜菜种植面积达到99.71万亩,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1.1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40万亩,塑料大棚5.58万亩,中小拱棚4.20万亩。(三)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引进、示范和推广了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水泥立柱塑料大棚、大跨度钢架塑料大棚、多层覆盖中小拱棚建造技术,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菌肥利用、节水灌溉、集约化基质穴盘育苗等30多项瓜菜生产实用新技术,航天系列、特色瓜菜、保健瓜菜等150多个瓜菜新特优品种,总结形成了大量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措施,新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良种转化率达到100%。(四)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已建成庆阳华兴土特产有限公司等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瓜菜加工、储藏企业12家。2013年,全市瓜菜加工量2.82万吨,实现加工产值2.4亿元。建成较大规模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9家,在主要的瓜菜生产基地配套建设瓜菜交易大厅和销售柜台,通过“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开展订单销售1.56万吨,进一步拉动了产销流通。建成各类瓜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82个,解决农户在品种安排、第1页共10页技术服务、蔬菜销售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难题,保证了瓜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五)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建成了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配备农药残留快速监测设备118台(套),2013年全市瓜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平均达到100%。全市认证无公害瓜菜产品11个,认证绿色瓜菜产品4个,无公害瓜、绿色菜生产基地面积达26.15万亩,占瓜菜生产总面积的24%。“正宁大葱”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刘巧儿”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还有板桥白黄瓜、庆阳黄花菜、白瓜籽等一批地方传统名优产品在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六)助农增收作用明显。我市蔬菜种植面积居全省首位,占全省蔬菜总面积的19%。瓜菜总产量150万吨,总产值达到27亿元,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4.5%(全省平均为27%)。据调查,地膜蔬菜亩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晚熟西瓜亩均纯收入3600元,日光温室亩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塑料大棚亩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瓜菜产业成为我市川水灌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主要生产区菜农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2013年,瓜菜生产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472元。二、总体思路、目标和区域布局(一)总体思路依托我市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以川区粮农变菜农为总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力实施设施瓜菜“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绿色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突出集约化育苗、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大瓜菜贮藏、保鲜、加工,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不断提升瓜菜生产能力和效益。(二)发展目标到2017年,全市建成设施瓜菜、高原夏菜和特色瓜菜三大瓜菜生产基地,瓜菜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220万吨。川水灌区瓜菜重点生产区域菜农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左右,瓜菜产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68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设施瓜菜。大力实施设施瓜菜“百千万”示范工程,稳定日光温室生产,扩大塑料大棚面积,每年新增塑料大棚1万第2页共10页亩,到2017年设施瓜菜面积达到15万亩。2、高原夏菜。充分利用夏季光热水资源的优势,扩大复种面积,调整品种布局,集中规模发展白菜、萝卜、辣椒、豆角、甘蓝、西葫芦等高原夏菜,建成优质高原夏菜规模生产基地50万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