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淮北一中高三期中)读图,回答1~3题。1.关于两条河流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半年有凌汛现象B.夏半年水量较丰富C.均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均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2.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B.甲区域对流层厚度大于乙区域C.两区域植被类型均以荒漠、草原为主D.两区域地形类型均以平原、高原为主3.关于两河流沿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河流沿岸人口稠密,城市众多B.两河流沿岸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发达C.甲河流通航条件优越,沿岸工业发达D.乙河流沿岸开发历史悠久,灌溉农业发达解析:第1题,鄂毕河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和降水,春夏季水量丰富,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尼罗河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夏季水量最丰富,尼罗河因无结冰期而无凌汛现象。第2题,赤道昼夜平分、而极地有极昼极夜现象,可推知纬度越高的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所以甲区域变化幅度大于乙区域;纬度越低温度越高,从而大气对流上升越强,则对流层厚度越大。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无高原地形;植被类型以森林、草原为主。第3题,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灌溉农业发达,两岸人口、城市密集。鄂毕河流域由于气温低而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较落后。答案:1.B2.A3.D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回答4~5题。4.A区域最有可能位于()A.北美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5.B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很高B.人口受教育水平很高C.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D.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解析:第4题,A区域人口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也较高,应为发展中国家集中区。第5题,B区域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死亡率下降。答案:4.D5.D6.(2013·浙江高三调研)图a为缅甸部分区域示意图,图b为伊洛瓦底江①地的年水位变化图,图c为图a中②③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图b简析伊洛瓦底江的水位变化特征,说明①地最高水位年内变化曲线出现双峰形的原因。(2)比较②③两地自然带的类型,并解释②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3)说出②③两地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中的限制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4)目前正在铺设④地至中国昆明的油气管线。简析④地作为该油气管线起点的区位条件解析:(1)从图b可以看出伊洛瓦底江的水位季节变化明显,从气候上分析即可。(2)②为热带草原带,③为热带雨林带。②地处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只能发育草原。(3)②③都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多旱涝灾害。(4)从资源位置运输距离上分析。答案:(1)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多,季节变化大,夏半年水位高,冬半年水位低。5~8月为雨季,10月降水量大与飓风有关。(2)②地为热带草原带,③地为热带雨林带。②地西部为山地,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3)限制因素:干旱和洪涝。措施:完善水利设施;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4)丰富的油气资源;邻近中国西南地区,油气输送不必绕行马六甲海峡,大大缩短运输距离;④地为缅甸西海岸的重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