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第一章总论1.摄影简史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发现小孔成像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发明日光蚀刻法并出现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1839年8.19达盖尔在法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发明银版摄影术并获得专利,标志摄影术的诞生1974塞尚开始进行数码像机的研究1975年第一台数码摄像机诞生,第一张数码照片诞生塞尚成为数码相机之父19C20年代德国人,徕卡进入市场19C50年代日本人,将照相机与光学和电子紧密结合产生自动曝光19C90年代,数码相机通过商品流通进入寻常百姓生活名词解释:数码相机是利用电子传感器将光学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的相机2.好的照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a.要有突出主体b.要有明确主题c.是用光的艺术d.是瞬间的艺术e.画面要简洁3.摄影的特点①摄影具有纪实性②摄影是艺术创作③摄影是平面的二维的④摄影的本质是对光线的捕捉第二章照相机的镜头以及使用1.镜头的功能是将光线从照相机进入并聚焦光线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像镜头的特点:①镜头速度②焦距2.镜头速度是指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光线透过镜头的速度,透光量大,称为快镜头,反之,为慢镜头。而快镜头可以使摄影者在更宽泛的照明环境下不增加人工光而进行拍摄工作。举例:假设现在有两架照相机,一加装有f/2镜头,另一架装有f/4镜头。如果想在暗淡的光线下拍摄一张室内照片,检查测光表的结果后就会发现将镜头的孔径开到f/2,并使用1/30秒的快门速度刚好可以捕捉到足够的光线,拍摄到一张曝光适当的照片。结果:使用f/2镜头以1/30秒的速度可以拍摄这一场景;而使用f/4镜头并以1/30秒的速度就不能进行成功地拍摄,因为它能够传送到胶片的最大光量也不足以使底片得到适当的曝光。3.f/4孔径所接纳的光线是f/5.6的两倍,f/5.6接纳的光线是f/8的两倍,f/8接纳的光线又是f/11的两倍,依此类推。f值的完整序列如下: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从左往右依次减少两倍通光量)4.镜头的焦距基本上就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焦距与映像的关系:成正比(焦距越大,映像越大/近大远小)5.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以及变焦镜头拿35mm的胶片来说标准镜头就是其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则对于35mm的胶片来说50mm左右的镜头都可以成为标准镜头而超过70mm的镜头可以称为长焦镜头(100mm等)低于35mm的镜头可以称为短焦镜头(广角镜头)而鱼眼镜头则比短焦镜头(广角镜头)还有少大致在16mm甚至更低的镜头(它可以180°拍摄产生曲线变形)6.变焦镜头而镜头能够增加较大或减少较大焦距的统称为变焦镜头。例如(镜头焦距35-155mm的)缺点:①体积大②价格昂贵③拍摄质量没有定焦镜头好第三章照相机的使用主要认识照相机的各个功能按钮(如下图)第四章曝光1.不同胶片的性能区别主要在如下三项指标:①感光度ISO(胶片速度)②颗粒度③反差2.胶片速度是专指对光的敏感程度而言。胶片速度愈高,对光愈敏感。也就是说,在胶片上记录影像所需要的光量也愈小。例如:ISO100的胶片没有ISO200的胶片感光度大3颗粒度:一般来说,胶片速度愈快,颗粒也愈大。例如:ISO100比ISO200的颗粒细4.反差:一般说来慢速胶片的反差大于快速胶片5.曝光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使感光片能得到合适的曝光量。曝光量的概念:曝光量指感光片像面的受光强度(即度)与受光时间的乘积。公式:E=I*TE为曝光量,单位是勒克司·秒;I为照度,单位是勒克司;T代表时间,单位为秒。6.在照相机上,用于控制曝光量的装置是光圈和快门。光圈大小能调节照度的强弱,快门速度的高低能调节受光时间的长短。7.影响曝光的因素①感光材料的感光速度②天气③季节④地域⑤光源方向⑥时间⑦被摄物体的反光程度⑧周围环境明暗第五章景深1.定义: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焦点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2.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三方面:①镜头焦距;②光圈口径;③拍摄距离(物距)3.镜头焦距与景深的关系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长;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短。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4.孔径大小与景深的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范围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