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地域文化发展会发言同志们: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业进入了发展转型期和重要战略提升期,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提升特色文化品位,是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就宜君而言,虽然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自然、绿色、休闲、避暑”的特色,围绕建设“中国避暑城”,重现昔日唐王朝宫廷“后花园”盛景这一目标,打造旅游景点,优化发展环境,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积极开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旅游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宜君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同省内和周边旅游产业发展好的地方相比,XX县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业的发展还仍然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旅游业占全县经济比重较小,带动能力弱,远未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宜君地域文化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结合程度不深,特色文化没有很好地融合到旅游中,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的效果没有发挥出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精神,要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此背景下,宜君旅游文化产业如何定位、如何做大做强,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做大旅游文化产业是推动宜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从自身条件来看,宜君属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苹果、核桃、蔬菜和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努力打造苹果、核桃、畜牧、蔬菜等产业板块,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同时积极依托农业办工业,走农工贸一体化、工业园区化路子,发展涉农加工和新能源加工,工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全县三次产业比为32.8:41.1:26.1。但在整体上,经济总量增长缓慢,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5.4%,发展第三产业成为第1页共7页县域经济最为可能的增长点。而旅游文化业由于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是第三产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并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部分,因而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成为我们的现实选择。(二)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需要。从农业发展角度来讲。一方面,由于受传统农耕文化影响,群众对特色产业管理粗放,对于发展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和转化。另一方面,近年来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严重影响了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受倒春寒的影响,核桃绝收,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少收入近2000元。而传统服务业由于受人口规模、物流发展水平等制约,增收空间不大。旅游文化业由于在第三产业中属关联度最大的新兴产业,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也有很大的潜力挖掘,必然成为宜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选择。(三)拓展宜君发展空间的需要。其一,在地缘上,宜君是全市五个区县中唯一远离市区的县,受气候、地形地貌、资源缺乏、生态环境约束等多方面影响,在发展思路和方向上与市区存在差异,与全市在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等工作部署上不能同步进行,可谓“四区为城我为乡”,市区对宜君民生工程的布局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其二,相比五个区县的发展总量,宜君最小,对全市的经济贡献最少。在工业发展缓慢、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弱的条件下,宜君如不能实现跨越发展,会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独辟蹊径,而以旅游文化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兼具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是现代服务业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不仅可以增加季节性流动人口数量和消费,拉动诸多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并能催生出许多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不断拓宽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培育和带动出一大批新兴市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所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成为宜君拓宽发展空间、避免被边缘化的重要途径。二、找准定位发挥特色是宜君做大旅游文化产业的关键近年来,宜君全力打造“中国避暑城”品牌,突出“自然、第2页共7页绿色、休闲、避暑”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底蕴,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避暑、民俗风情三大旅游产业,不断加强重点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