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件(1)新建4000个农家书屋实施方案.第一篇:第五件(1)新建4000个农家书屋实施方案.第五件(1:新建4000个农家书屋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在全省建成4000个农家书屋。二、范围在14个市州选择当地政府重视、基础条件成熟的行政村进行建设。三、质量要求1、出版物配置标准化。在出版物的选配上,既考虑农民普遍需求,又符合当地实际。每个书屋配置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各类出版物1500种左右。其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村实用技术类出版物占30%,农村医疗卫生类占10%,文化教育类占30%,政治、法律、青少类出版物占30%。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甘南藏区,由当地文化出版部门根据群众实际需求,按照配置标准选配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2、管理人员配备合理。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有固定的兼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热爱公益事业,有较充裕的空闲时间,在村中具有较高威信,本人愿意且有能力管理好农家书屋。也可聘请离退休教师、医生、干部、工人及往届村干部等人员。3、布点科学。农家书屋选在农户相对集中,附近有学校,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有阅读需求且借阅方便处。现有的群众个人自办的书屋或图书室,可优先列入改建计划。充分注意对现有公共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已建有文化室的村,补充提供合适的出版物即可。未建文化室的地方,书屋一般应建在村委会、学校、文化室(文化大院等地方,也可建在农户,面积一般应不少于20平方米。各地农家书屋建设必须与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协调一致。四、资金筹措每个书屋按2万元配置。其中图书配置1.6万元,由中央第1页共11页财政负责;基本设施0.4万元,由省财政负责,用于配备书架、阅览书桌和座椅等设施。五、工作进度1—2月,调研、编制全省农家书屋建设计划,掌握各地农业科技类图书和各类出版物的需求,制定书屋用书目录。3—4月,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工作部署,向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办公室上报我省2008年农家书屋建设计划,积极争取财政部对农家书屋建设资金的支持,确保4000个农家书屋建设资金足额到位。5—6月,待中央计划确定、资金落实后,召开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会议。集中采购农家书屋建设所用出版物并做好配送出版物的准备工作,各地保证农家书屋配套设施按时到位。9—10月底,农家书屋出版物按时、保质保量配送到位。12月初,对已建书屋进行检查验收,并制定2009年建设计划。六、保障措施1、明确责任。各市州要按照《XX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将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具体行政村,明确完成时间、步骤和责任人。2、落实建设经费。各市州要将本地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按规划分年度纳入预算,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农家书屋建设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3、强化部门帮扶。各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农家书屋结对援建工作,省直各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可在自己的联系点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帮扶。4、健全管理运营机制。把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市县两级新华书店要积极扶持,在符合条件的农家书屋设立发行网点,开展出版物经营业务,经营收入按规定比例用于购买新书刊。要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健全《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员责任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七、验收办法第2页共11页1、验收主体。农家书屋检查验收工作由省政府组织,省新闻出版局等部门具体实施。2、验收对象。全省由政府出资建设和社会(单位、个人捐建、援建的所有农家书屋。3、验收项目及标准。(1选址。选址合理,覆盖面较广;书屋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环境整洁,方便借阅。(2出版物配备。出版物配备不低于2万元,其中农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村实用技术类出版物占30%,农村医疗卫生类占10%,文化教育类占30%,政治、法律、青少类出版物占30%。出版物登记完备,统一编目,分类陈列。(3基础设施。悬挂统一农家书屋标牌;书柜、桌、椅、照明等基础设施齐全;配备防火设备。(4管理人员及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初步培训;《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