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Geek眼中的无线互联网简史(上):开天辟地tifan于2010-9-29,11:00Comments(24)归类于:心得体会/Tips,范物闲谈/Talk标签:Geek,网络服务.本文是ifanr与21世纪网大声栏目联合开办的爱范观察专栏文章,在本站与21cbh大声频道同步发表。起初,没有互联网,VintonGrayCerf和BobKahn一起写出了TCP/IP协议。于是,有了互联网。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加入互联网的设备越来越多,因此,互联网还真的互联了起来,这使得互联网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了。后来,机器越来越小,小到了可以放在卧室里,小到了可以放到手提箱里,甚至,小到了可以放在包里。与此同时,无线互联网也在蓬勃的发展着。本文将着重讨论从移动互联网的混沌时期到2.5G的广泛使用这一阶段的历史。天地浑沌如鸡子:从模拟到数字曾经在济南舜井街上,人们是不敢打开大哥大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胆敢开着大哥大在舜井街走一圈,下个月的电话账单肯定会爆掉。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安全、信号、稳定性问题,模拟电话最终走出了历史舞台,接替它的是数字移动电话,确切地讲,是在1990年代被慢慢替代AMPS的GSM数字电话网络,他们被统称为2G网络,或者说第二代无线电话技术。GSM网络起源于芬兰,Radiolinja是第一家支持GSM网络的运营商。GSM网络带来的不仅是安全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移动电话体积的降低以及更激动人心的崭新的通信方式——短消息(SMS)。短消息这一特性在3GPPspecification02.03:TeleservicesSupportedbyaGSMPublicLandMobileNetwork(PLMN)中规定,使用MAP协议传送。当然,同时期使用广泛的2G技术还有IS-95,或者说cdmaOne。PDC则是日本常用的2G技术。模拟到数字的转变是必然的,在移动通信领域亦然。数字电话的出现使模拟电话逐渐的淡出了市场,也为技术的演变留足了空间。天地开辟:2G通信技术的出现2G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手机从“手提电话”开始向手持信息设备的转变也悄然开始了:手机已不再是无线电话。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短消息相对于语音通话的低廉资费而变成了拇指一族。与此同时,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进步,手机也不再是奢侈品,而变成了平民百姓也可以消费的电子产品。这大概是发生在1998年左右的事情,那时,个人计算机还停留在Pentium2的级别,而Sun工作站也基本是UltraSPARCII的级别。计算机并没有普及,手机也成了不错的信息获取方式,因此,那个时期涌现出了大批SP。这也为现在如此普及的移动互联网作好了铺垫。在那之后一段时间内,GSM网络开始支持了CSD通信。CSD是CircuitSwitchedData的缩写,速率是9600bps。其原理大概可以这样形容:CSD使用一个时隙用于提供9600bps的到GSM网络的传输速率。这也可以被看成是无线互联网的最初的开始——尽管人们可以使用电话拨号的方式连接到ISP,比如拨打16900。但是,由于后来慢慢出现的语音压缩技术,使直接使用手机连接调制解调器上网速率变得越来越慢。CSD运营着最初始的信息服务,在国内,当时提供服务的似乎只有移动梦网。但是,人们已经有了热情使用无线数据业务,尽管还不是互联网业务,比如红极一时的手机图铃下载。甚至,在那时候,上海移动的充值单背面全都是图铃下载的广告。当然,有很多是基于诺基亚的基于短信的图片传递业务。一时间,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了“无线”站点,提供的服务,则大都是手机的个性化,比如含有自己名字的待机图片。左边的图片,就是从2002年左右从新浪主页上截下来的一小块。ifanr没有图铃广告哦~天气蒙鸿,萌芽兹始:2.5GGPRS以及大众的移动互联网CSD是革命性的技术,最初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都运行在2G网络上。尽管传输速率很慢,但是我依然记得从摩托罗拉手机屏幕上看到收到我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时的激动。但是,CSD终究是电路交换数据,传输速率是很大的问题,况且在使用的时候占用了所有的信道,只能干一件事情,那就是上网,与此同时无法接电话。而那时候的电话已经可以做到暂时挂起拨号连接,接听电话后继续上网了。HSCSD作为CSD的改良版本(HighSpeedCSD),尽管速度更快,但还是CSD,根本问题是没有解决的。下列一表,简述CSDHSCSD以及GPRSEDGE的传输速率。技术下行(kbit/s)上行(kbit/s)TDMA时隙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