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任课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应用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习者在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其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教育信息化与IITIC的概念并理解教育信息化与IITIC的关系;2.理解IITIC的发展历程、内涵与实质;3.了解IITIC的误区及其正确的实施途径与方法;4.巩固并了解IITIC的学科理论基础;5.掌握IITIC教学环境的创设方法、ISD方法、资源设计与开发方法;6.理解IITIC的常用模式,并在相关案例学习基础上应用相应的模式开展教学;7.掌握IITIC的评价方法;8.了解AI的发展及其对IITIC的深化与丰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考核方式考查教材选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参考资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授课章节课程说明及安排班级人数12大349人12大4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9月5日授课地点F213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内容结构框架知道本课程作用地位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课程作用地位难点:本课程作用地位教法与教具讲授法多媒体授课提纲1、师生相互认识2、导入课题3、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与平时要求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地位与作用5、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作业预习第1章本章小结本节是第一节课,先让同学们了解这么课主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它,这样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王新平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师生互相认识二、导入课题同学们,毕业后有一部分同学会从事教育职业,那么在信息化时代如何进行教学实践,传递教育信息等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问题。因此,为了有效指导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本学期我们开设了信息技术月课程整合这门课程。三、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与平时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对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们知道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本课程要求:认真听讲做笔记每一章结束后会布置一次作业期末考试:拟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地位与作用(一)提高学习效率(二)扩大教育规模(三)引发教学方式的改变(四)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五、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1.培养与提升良好的信息素养;1)信息素养的内容2)信息素养的定义。2.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问题讨论与延伸:如何达成上述目的?3.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课堂讨论:你认为如何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理论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蒿景兰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授课章节1.1认识教育技术班级人数12大349人12大447人授课时数2授课时间2016年9月6日2016年9月8日授课地点F213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教育技术的概念,并理解信息技术的核心;2.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规定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造;3.理解教育信息的概念,并理解其基本特征与相关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技术的概念难点:教育信息化教法与教具教法:讲授法谈论法教具:多媒体授课提纲1.导入2.讲授新课3.总结作业思考:信息时代,有哪些工具软件运用到教学中本章小结本节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教育教学中的技术应用,探讨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并详细讲解了教育技术的起源、发展。讲解过程中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王新平教务处复查签名:雷冰教学过程与内容(宋体小二)备注正文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8磅一、导入浏览第一章内容结构框架。说明本章重难点。二、教育技术概念(二)看图片,说说图片的学习方式与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有什么不同(5分钟)(三)AECT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94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