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录引言……………………………………………………………1第一章现实基础与主要问题……………………………………1(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及现状………………………1(二)科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4(三)趋势判断………………………………………………4第二章基本思路与主要目标…………………………………6(一)科技发展基本思路……………………………………6(二)主要目标………………………………………………7第三章主要任务、技术发展重点及配套工程………………9(一)主要任务……………………………………………9(二)技术发展重点……………………………………111、工业………………………………………………112、农业………………………………………………153、社会发展…………………………………………174、科技兴海…………………………………………20(三)配套工程………………………………………………21第四章政策措施………………………………………………23引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原则,并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省委、省政府从本省实际出发,提出建设科技强省的要求,并制定《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通过15年努力,使浙江的科技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列。在这种形势下,认真编制和精心组织实施温州市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全面实施“三个温州”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大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是依据《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制定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规划纲要》进行编制,规划期为2006—2010年,是未来五年科技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引导经济社会实施科技进步重要依据。第一章现实基础与主要问题(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及现状1、科技创新的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科技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明确提出要以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有关政策,强化平台建设,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本市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提升层次。省级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有29个、行业创新服务中心5个;市级重点行业技术研究中心3个,与全国各地大院名校共建28个企业研发中心、17个中试基地和27个其它类创新载体。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4个。强化了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从而有力推动了我市的科技发展。2、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十五”期间温州市科技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市全社会科技投入2004年达2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2004年达16.1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拨款2004年达2.5亿元。3、产业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十五”期间,温州市科技工作以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研发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围绕电器、泵阀、汽摩配、农药等行业区域支柱产业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提升区域支柱产业层次和水平。二是大力发展有温州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数字温州“231工程”,推进了本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四是围绕安全与高效益,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4、科技促进社会领域更趋协调发展医药卫生学科优势基本形成,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医学科技实力有了明显增强。科技强警战略贯穿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中,有效提升了公安工作的整体效能。防震减灾强化了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体系的建设,防震减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气象科技长足进展,台风预报预测、短时暴雨预报、气候资源开发、雷电防御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高速气象信息通信、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环境科技围绕...